為深入推進資源綜合利用相關工作,積極配合開展“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循環發展引領計劃的研究和編制,前不久,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組織有關專家,赴四川德陽、攀枝花和西昌開展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專題調研。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綜合利用處處長楊尚寶表示:“四川只是調研活動的一部分,此次系列調研活動還包括云南、遼寧、山東等地。”
據了解,四川釩鈦資源優勢明顯,“十二五”時期,攀枝花釩鈦磁鐵礦尾礦綜合利用被納入全國12個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基地建設試點。“‘十二五’期間,12個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基地建設試點效果良好。”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工業固廢專委會副秘書長魏浩杰透露,“十三五”時期,我國將開展第二批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試點建設,除大宗工業固體廢物外,再生資源也將被納入其中。據悉,相關部門對于基地的調研,是為了摸清狀況,為下一步政策出臺、規劃產業布局或者申報項目做好鋪墊。
粉煤灰、脫硫石膏綜合利用率高
“大宗固體廢棄物”是指對環境和安全影響較大、年產量高達1000萬噸以上的固體廢棄物,可以分為工業廢棄物、農林廢棄物以及建筑廢棄物三類。其中,工業大宗固體廢棄物涉及礦產、煤炭、電力等多個行業,廢棄物包括鋼渣、有色金屬渣、煤渣、赤泥、高爐渣、硫酸渣、廢石膏、鹽泥等。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是節能環保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解決大宗工業固體廢物不當處置與堆存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和安全隱患的治本之策。
“十二五”初期,我國大宗工業固廢的年綜合利用量約13億噸,綜合利用率達43%,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產值達到6000億元。2015年1月~9月底,我國大宗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量已達12億噸,其中尾礦利用產生量約11億噸,利用量約2.2億噸;鋼鐵渣產生量約3億噸,利用量近2億噸;煤矸石產生量約5億噸,利用量約3億噸;粉煤灰產生量約5億噸,利用量近4億噸;工業副產石膏產生約1.5億噸,利用量近1億噸。其中,水泥、混凝土行業利用廢渣量超過9億噸,同比增加10%以上,工業固廢資源綜合利用產值已達到“十二五”初期的年總產值水平。
“‘十二五’期間,我國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水平有了明顯提高。”不過,魏浩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十二五”末期我國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要達到50%的目標并沒有完成。“因為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大多用在建材方面,受‘十二五’后期房地產和基礎設施建設的影響,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大宗固體廢棄物集中在尾礦、粉煤灰、煤矸石、脫硫石膏、鋼鐵冶煉渣、有色金屬渣等。綜合利用比較好的是粉煤灰和脫硫石膏,綜合利用率比較高,技術也比較成熟,利用率可達80%~90%。”魏浩杰解釋說,“尾礦的綜合利用率只有20%左右,由于尾礦堆積量比較大,綜合利用難度也較高。”
12個試點基地試點效果良好
據工信部統計,京津冀地區每年建筑用石灰巖質砂石料總消耗約6億噸,基本通過開山炸石取得,據估算炸藥爆炸排放大氣的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大約相當于746萬輛小汽車的年排污量,超過北京市全部機動車的排放量。也就是說,如果將工業固廢有效回收利用,不僅會開拓千億元的環保市場,霧霾或許也不會頻亮“紅燈”。
通過京津冀地區的這個小例子可以看出,工業固廢處理是否得當直接影響我們的生態安全。對此,魏浩杰認為,“行業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推動。”魏浩杰介紹說,“十二五”時期,工信部在全國開展了12個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基地建設試點,這些基地按照區域內工業固體廢物量種類較集中的特點進行選取,例如河北承德地區是尾礦,山西朔州地區是粉煤灰,廣西河池地區是有色金屬尾礦,山東招遠地區黃金尾礦,四川攀枝花是釩鈦磁鐵礦尾礦綜合利用。
“就這12家基地試點建設看,試點調動了當地政府的積極性。這其中,國家發展改革委開展了一系列的后期資金的支持工作,例如循環利用收尾工程、循環經濟示范城市、園區示范化改造等。”魏浩杰表示,“由于目前大部分企業的利潤都不高,國家如果有引導資金的支持可以提高企業的積極性。”對于未來國家是否會對工業固體廢棄物進行專項資金扶持,魏浩杰預計,“國家層面不會出臺相關的專項資金政策,因為單單針對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扶持面比較窄。”他建議可在循環經濟示范城市、園區循環化改造等相關扶持政策中將工業固廢納入其中。
對于大家比較關心的基地試點建設情況,魏浩杰表示,“近期正在進行基地建設的驗收工作,大部分的基地做得都不錯。”以山西朔州市為例,前些年,粉煤灰是沒有人利用的,隨意堆放造成耕地鹽堿化,嚴重破壞生態。2011年工信部選定朔州作為基地建設的試點城市之一,同時山西省政府和朔州市政府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地方扶持政策,比如朔州市專門制定了《關于建設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基地加快工業循環經濟發展的意見》等多項扶持政策,明確凡固廢綜合利用企業全部納入資源綜合利用類企業,享受國家相關的各類優惠政策,包括稅費減免,在土地政策方面實行全征全返等。同時,朔州市還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招商引資的鼓勵政策,對引資人按引資額的1%進行獎勵;園區的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全部由政府投資,政府從各大院校和科研機構聘請專家隊伍免費為企業提供技術和服務。這就帶動了大批的企業和高校專家在山西朔州進行建設固廢利用企業。近年來,朔州基地出現了很多粉煤灰綜合利用的企業。此外,朔州每年召開亞洲粉煤灰論壇也擴大了國際影響力,成為一個比較有特點的粉煤灰綜合利用城市。
朔州固廢工業園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朔州的固廢工業園區,總規劃面積2.4萬畝,截止到2015年底,入園企業16家,年消化粉煤灰260萬噸。全部建成以后,最終消化粉煤灰的能力是1千萬噸。魏浩杰表示,工信部在“十三五”時期將開展第二批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試點建設,這個基地不僅局限于工業固廢,還會把再生資源納入其中,包括廢金屬、廢塑料等。由于第一批評審還未結束,所以第二批具體安排還未最終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