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小小的廢棄混凝土塊和碎渣,通過皮帶輸送被一臺機器“吃”進嘴里咬碎,再被振動分篩成石子和細砂,奇跡般變成可造之材……昨日,中建三局一公司武漢帝斯曼國際中心項目工地上,堆成小山一樣的建筑固體廢物垃圾,搖身又變成了原料回爐。
投資24萬余元建成的這條生產線,主要由破碎機、振動篩、原料倉和混凝土攪拌機組成。破碎機可將固體廢物垃圾打磨成5種不同規格的細骨料,再與水和水泥按一定配比攪拌澆筑成地磚和砌塊,用作地坪和二次結構施工。“這種方法以每天600多立方米的速度消化建筑垃圾。”項目經理杜華彬介紹。
我國每年因新建、拆除、裝修等產生的建筑垃圾約為15.5億噸至24億噸。據此計算,如果建筑垃圾無法資源化利用,我國每年將要拿出20多萬畝土地用于處理建筑垃圾。
目前,武漢帝斯曼國際中心項目已完成6651立方米的固廢處理,不但省去了每立方米近百元的處理費用,還減少了新材料投入,綜合下來已節約成本18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