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發改委網站6月20日消息,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組織編制了《中國制造2025—能源裝備實施方案》,并印發。方案圍繞確保能源安全供應、推動清潔能源發展和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三個方面確定了15個領域的能源裝備發展任務。
方案提出行動目標:2020年前,圍繞推動能源革命總體工作部署,突破一批能源清潔低碳和安全高效發展的關鍵技術裝備并開展示范應用。制約性或瓶頸性裝備和零部件實現批量化生產和應用,有力保障能源安全供給和助推能源生產消費革命。2025 年前,新興能源裝備制造業形成具有比較優勢的較完善產業體系,總體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有效支撐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部分領域能源技術裝備引領全球產業發展,能源技術裝備標準實現國際化對接。
清潔能源相關內容摘錄如下:
水電裝備
1水力發電
依托水電項目建設開發 100 萬千瓦級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
單機容量25萬千瓦級軸流轉槳式水輪發電機組和單機容量50萬千瓦級;
1000 米水頭以上高水頭大容量沖擊式水輪機組;
研發水電智能生產管理系統:開發水電智能一體化生產管理和運行控制平臺、狀態檢修智能決策支持系統、工程安全智能分析評估系統、智能應急指揮處置系統、智能安全防護管理系統等。
試驗示范:依托國家核準和《水電發展十三五規劃》及相關能源中長期戰略規劃中具備條件的水電項目,推動完成技術攻關設備的試驗示范。
應用推廣:鼓勵后續相關水電項目承擔推廣應用任務。
2抽水蓄能
單機 40 萬千瓦級、500 米水頭以上高水頭大容量抽水蓄能機組;
調速范圍±10%可變速抽水蓄能機組;
試驗示范:依托《水電發展十三五規劃》及相關能源中長期戰略規劃中具備條件的水電項目,推動高水頭抽水蓄能裝備和完成技術攻關設備的試驗示范。
應用推廣:鼓勵后續相關抽水蓄能項目承擔推廣應用任務。
風電裝備
輪轂中心高度 100-200 米大型陸上風力發電機組
重點 10MW 級海上大功率風力發電機組
掌握自主知識產權的 5-7MW 級大型風電機組
10MW 級大型風電機組(雙饋和直驅)及關鍵部件(超長低風速葉片、發電機、齒輪箱、軸承、控制系統、變槳、偏航系統等關鍵部件)設計制造技術系統智能融合技術、發電機高性能控制技術、基于大數據的風電場群智能運維技術
6MW 及以上中壓全功率風電變流器
試驗示范:依托《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及相關能源中長期戰略規劃推動關鍵風電裝備和完成技術攻關設備的試驗示范。
應用推廣:鼓勵風電項目采用自主研制設備。
太陽能發電裝備
1光伏
新型高效晶硅電池和組件:研發可量產的晶體硅電池生產技術(多晶電池效率 21.5%以上,單晶效率 22.5%以上,N 型高效電池效率 25%以上,多結晶體硅電池效率達到 26%以上),研發多晶 CTM 大于 103%、單晶大于 101.5%的高效率組件技術及光伏電池關鍵材料。
薄膜及其他新型光伏電池及組件:研發可量產的效率 20%以上的碲化鎘薄膜電池、效率 21%以上的 CIGS 薄膜電池,43%以上的三五族化合物電池、鈣鈦礦電池等新型太陽電池、染料敏化電池、有機太陽電池、量子點電池、疊層電池和高效砷化鎵電池。
新一代光伏逆變器及系統集成設備:研制數兆瓦級高效光伏逆變系統、兆瓦級光伏儲能逆變系統、新一代高效智能逆變器(無易損件、免維護、組串級監控和分析,最高效率大于 99%)、10MW級高壓無并網變壓器逆變器、光伏直流并網逆變器和智能逆變器、1500V 組件配套匯流箱、逆變器、組件等系統設備等,研制高可靠性、高精度、智能化的光伏跟蹤系統、能源互聯運營管理平臺、智能匯流箱和即插即用式光伏集成產品。
光伏制造設備:組織多晶切割機、連續拉晶爐、大產能低壓擴散爐、背面鈍化設備、帶二次印刷功能的雙通道絲網印刷機等主要光伏電池制造設備攻關,提升光伏生產線自動化、智能化水平。
試驗示范:依托《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三五規劃》及相關能源中長期戰略規劃推動關鍵光伏裝備和完成技術攻關設備的試驗示范。
應用推廣:鼓勵光伏項目采用自主研制設備。
2、光熱
槽式太陽能聚光發電系統關鍵設備:槽式太陽能聚光發電系統關鍵設備:高(450℃以上)中(350-450℃)低(150-350℃)溫太陽能集熱器,槽式太陽能液壓驅動裝置,槽式太陽能高性能油鹽換熱器,光熱發電汽輪機系統,油水換熱器,光場導熱油專用旋轉式接頭。
塔式太陽能熱發電聚光發電系統關鍵設備:塔式太陽能定日鏡全場控制系統,聚光器跟蹤傳動裝置,大面積拼接式定日鏡及面形檢測裝置;大口徑高溫熔鹽閥;塔式光熱特殊隔熱材料。太陽能熱發電蓄熱系統關鍵設備:高溫高效率吸熱材料(金屬、陶瓷、涂層材料),百兆瓦級高溫熔鹽吸熱器,萬立方級蓄熱熔鹽儲罐,百噸級高參數鹽水換熱器,高溫高揚程大流量熔鹽泵、液態金屬蓄熱儲罐。
太陽熱發電專用高效膨脹動力裝置:單螺桿膨脹機,斯特林發動機,有機工質蒸汽輪機和發電裝置,超臨界二氧化碳透平及系統等。
分布式太陽能冷熱電聯供發電系統關鍵設備:分布式太陽能發電吸熱器,分布式儲熱裝置,小型高效再熱汽輪機組等。
試驗示范:依托《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三五規劃》及相關能源中長期戰略規劃推動關鍵光熱發電裝備和完成技術攻關設備的試驗示范。
應用推廣:鼓勵光熱發電項目采用自主研制設備。
地熱能裝備
干熱巖開發利用裝備:開發靶區定位及探測設備、大體積壓裂設備、成井測試及微地震監測裝置,開發高效熱電轉換性能的地面發電設備,掌握系統高壓全封閉運行的工藝設計。
水熱型地熱開發利用裝備:研制示蹤、酸化處理材料及儲層酸化技術配套裝備,形成完善的增產增注工藝,提升儲層、井筒、輸運系統和發電系統核心部件技術水平,研制阻垢劑加注工藝及設備以及大型地熱壓縮式熱泵余熱回收供熱裝置等。
試驗示范:依托《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及相關能源中長期戰略規劃,確定示范工程推動關鍵地熱裝備的試驗示范。
應用推廣:鼓勵后續項目采用自主研制設備。
海洋能裝備
兆瓦級波浪能發電裝備:進一步提高百千瓦級波浪能發電裝置轉換效率,突破發電機、液壓裝置以及控制裝置等功能部件核心技術,掌握關鍵基礎元器件和功能部件設計制造技術。
兆瓦級潮流能發電裝備:開發高效率的潮流葉輪及適合中國潮流資源特點的翼型葉片,突破發電機組水下密封、低流速啟動、冷卻、防腐、模塊設計與制造等關鍵技術。
試驗示范:依托《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及相關能源中長期戰略規劃,確定示范工程推動關鍵海洋能裝備的試驗示范。
應用推廣:鼓勵后續項目采用自主研制設備。
核能裝備
1、先進大型壓水堆
核島設備:壓力容器、控制棒驅動機構、堆內構件、蒸汽發生器、穩壓器、主泵、主管道、燃料裝卸與貯存設備,安全級數字化儀控系統,核電站高放環境修護專用工具(核電服務機器人等),熔融物滯留系統,整體螺栓拉伸機。
常規島設備:汽輪發電機組及輔助設備、大型發電機斷路器、柴油發電機組、電控系統設備、主給水泵組及其它設備設計制造技術。
關鍵泵閥:關鍵核級泵、關鍵閥門、爆破閥。
關鍵核級材料:開發先進核電主設備用新型合金材料和替代材料,進一步提高核電主設備大型鑄鍛件加工制造技術水平,掌握關鍵設備焊接工藝技術。突破蒸汽發生器、堆內構件等設備關鍵板材等材料設計制造技術。推進耐輻照包殼材料、汽水分離再熱器換熱管、核燃料鋯管、核級海綿鋯等合金材料、核級碳鋼、低合金鋼、不銹鋼和鎳基合金等焊材技術攻關。
關鍵儀表和系統:核島三廢處理系統、堆芯冷卻監視系統、堆芯核測測量系統、堆芯溫度監測系統、堆外核測系統、超聲波流量計、導波雷達液位計、堆芯液位監測系統、事故后安全殼高量程區域監測儀、安全殼氫分析處理系統、乏燃料池水位監測系統、分體式壓力/壓差變送器、反應堆堆外核測量系統、反應堆棒控棒位系統、核測量探測器、核級壓力/差壓變送器、核級溫度開關/壓力開關。
智能化核電裝備:組織開展核電裝備智能制造技術攻關,采用互聯網+等先進信息技術實現設計、制造、工程全過程數據的數字化共享與關聯,結合數字樣機、增材制造等新型智能化生產技術和設備應用。研制核電運營智能裝置/裝備及智能機器人,突破感知及監測裝置、智能工具及裝置、個人作業智能裝備應用、各類智能化機器人等。
試驗示范:依托后續所有核電項目,推動所有完成技術攻關的設備以及包括核島設備、常規島設備以及配套輔助設備在內的核電裝備和關鍵核級材料的試驗示范。
應用推廣:鼓勵后續所有核電項目采用自主研制設備、完成試驗示范的關鍵設備和材料。
2、高溫氣冷堆
核島設備:改進型核芯制備設備、改進型燃料顆粒包覆設備、改進型燃料元件壓制設備、核級結構石墨、核級氦氣閥門、高溫氣冷堆主蒸汽隔離閥、高溫氣冷堆電氣貫穿件等。
常規島及其它配套設備:氦氣透平壓縮機組(壓氣機 2 級動葉輪+3 級靜葉輪、配套電磁軸承、電磁軸承、回熱器、電氣貫穿件、旁路閥)、超高溫氣冷堆制氫機組等。
試驗示范:依托石島灣高溫氣冷堆示范工程、福建霞浦 60 萬千瓦高溫氣冷堆商業示范工程及后續項目,推動高溫氣冷堆關鍵裝備的試驗示范和產業化。
3、快中子反應堆
600MW 級快堆關鍵設備:堆芯組件及堆本體:硼屏蔽組件、一回路主循環泵、熱交換器、安全棒驅動機構、補償-調節棒驅動機構、堆容器及堆內構件、非能動停堆機構、堆芯支撐等。
二回路系統:二回路主循環泵、蒸汽發生器、大口徑鈉閥、回路鈉流量計、大口徑鈉管道、鈉分配器及配套設備以及先進高效汽輪發電機組等常規島主設備及其它配套設備等。
燃料操作設備:旋塞、換料機、裝卸料提升機、轉運機、乏燃料轉換桶、新組件裝載機、乏燃料水下檢測工具、乏燃料貯存水池自動操作機、氣閘、堆頂密封塞、全自動換料監控系統。
試驗示范:依托福建霞浦 60 萬千瓦快中子堆示范工程項目及后續項目及后續項目,推動快堆關鍵裝備的試驗示范和產業化。
應用推廣:后續快中子堆項目承擔推廣應用任務。
4、模塊化小型堆
研制壓力容器、螺旋管直流蒸汽發生器、雙層短套管、核反應堆堆內構件、一體化整體支承、蒸汽發生器、一體化內置式穩壓器、一體化內置式控制棒驅動機構、換料設備、反應堆堆外核測量系統、反應堆堆芯測量系統、反應堆棒控棒位系統、單點系泊系統、數字化控制系統、主泵、主蒸汽隔離閥、主給水隔離閥、非能動熱交換器、啟動分離器、爆破閥、擴散器、地坑過濾器、噴灑器、關鍵核級閥門、裝卸料機、小型堆汽輪機數字電液調節裝備、在運核電機組模擬儀控系統全數字化升級技術改造成套驗證裝備、以及小型堆專用工具等。
試驗示范:依托各小型堆示范工程項目及后續項目,推動小型堆關鍵裝備的試驗示范和產業化。
應用推廣:后續所有小型堆項目承擔推廣應用任務。
5、核燃料及循環利用
高安全性先進核燃料元件:研發 CF/STEP 系列燃料元件、模塊化小堆燃料元件、高性能事故容錯(ATF)燃料元件、環形元件、超臨界壓水堆燃料元件等新一代壓水堆燃料元件,掌握快堆MOX 燃料組件設計、制造技術,開發高溫氣冷堆球形燃料元件、快堆金屬燃料元件等第四代反應堆燃料元件,突破鋯合金材料,自主掌握燃料元件生產、檢測、核燃料組件檢測及修復設備等設計制造技術。
乏燃料后處理工藝和關鍵設備:自主掌握大型核燃料后處理廠關鍵設備設計制造技術,包括臥式剪切機、連續溶解器、沉降式離心機、萃取分離柱、離心萃取器、泵輪式混合澄清槽、流體輸送設備、專用泵閥、專用檢修機器人、乏燃料/新燃料貯存/運輸容器、固體廢物和包殼處理設備及專用操作設備與工具等。三廢處理裝備:研制高放廢液錒系元素高效萃取分離裝置、高放射性的鍶、銫有效去除裝置以及錒系與鑭系元素的高效萃取分離裝置以及锝锝高效吸附分離裝置,開發高效降解設備、混合固化設備、超級壓縮機、等離子體熔融設備、蒸汽重整設備、無機吸附和反滲透設備、干法后處理技術和設備、高放廢液玻璃固化技術與設備等。
試驗示范:依托相關核電工程項目及乏燃料處理示范工程項目,推動燃料元件、乏燃料處理(乏燃料貯運用關鍵材料等)和廢物處理設備的試驗示范和產業化。
應用推廣:后續所有相關項目承擔推廣應用任務。
儲能裝備
10MW 級壓縮空氣儲能裝備:掌握系統總體設計與系統集成技術,突破超臨界壓縮空氣儲能系統中寬負荷壓縮機和高負荷透平膨脹機、緊湊式蓄熱(冷)換熱器等核心部件的流動、結構與強度設計技術。
飛輪儲能裝備:研制 1MW/1000MJ 飛輪儲能工業示范單機、陣列機組,研究基于軸向磁通永磁電機的新型飛輪儲能系統。
高溫超導儲能裝備:掌握 5MJ/2.5MW 以上的高溫超導儲能磁體、功率調節系統 PCS、高溫超導儲能低溫高壓絕緣結構、低溫絕緣材料及制冷系統設計與制造技術。
大容量超級電容儲能裝備:突破新型電極材料、電解質材料及超級電容器新體系等,研究高性能石墨烯及其復合材料的宏量制備,開發基于鈉離子的新型超級電容器體系等,研發能量密度30Wh/kg,功率密度 5000W/kg 的超級電容器單體。10MW 級液流電池儲能成套裝備:掌握電池結構設計、電極材料改性、一體化電極制備等技術。
全釩液流電池儲能裝備:研究關鍵膜材料、電池可靠性與耐久性技術、大功率電池堆工程設計、系統集成與智能控制技術等,建立釩電池儲能示范系統。
高性能鉛炭電池儲能裝備:研究高導電率、耐腐蝕的新型電極材料設計、合成和改性技術,以及長壽命鉛炭復合電極和新型耐腐蝕正極板柵制備技術,掌握鉛炭電池本體制備技術,開發長壽命、低成本鉛炭電池儲能裝置。
25kW 鋁合金鈉硫電池儲能裝備:突破金屬與陶瓷的低壓力擴散封接系統、高活性電極的裝配及封裝系統、連續式素坯成型及陶瓷管燒結系統、電解質陶瓷管、碳氈及復合正極材料、高抗腐蝕外殼、熱壓封接陶瓷頭、大尺寸保溫箱、電池管理系統、抗腐蝕高溫連接件。
100MW級鈦酸鋰電池儲能裝備:突破關鍵材料篩選制備技術、電池材料體系匹配技術、電池制備技術、電/熱管理技術、電池系統集成技術、電池失效診斷分析技術以及鈦酸鋰電池系統與功率變換匹配技術、儲能機組群控技術等,掌握長壽命鈦酸鋰材料、儲能用鋰離子電池設計及制備技術、電池系統集成技術和電池系統與功率變換匹配技術以及儲能機組群控技術。
試驗示范:依托《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三五規劃》和《電力十三五規劃》及相關能源中長期戰略規劃,確定示范工程推動關鍵儲能裝備的試驗示范。推進氫能在天然氣冷熱電聯供系統中的儲能功能示范。
應用推廣:鼓勵后續項目采用自主研制設備。
先進電網裝備
1、特高壓輸變電
特高壓交流輸電裝備:1100kV/2500A 0.4g 抗震型交流系統用變壓器套管、1100kV/3150A 大容量變壓器用套管、氣體絕緣金屬封閉輸電線路、無源式光學電流/電壓光學傳感器、內置式絕緣子關鍵部件、760kN 及以上大噸位絕緣子、高性能組部件及原材料、0.5g 抗震型大容量并聯電容器裝置、1000kV 交流串聯電容器裝置。
±800-1100kV 特高壓直流輸變電裝備:研制±1100kV 高端及中端換流變壓器,±800kV、±1000kV 出線裝置(絕緣結構),現場組裝式換流變壓器(關鍵技術開發),±1100kV 平波電抗器,直流輸電晶閘管換流閥研制,±1100kV各類直流電容器,±1100kV 直流系統避雷器,±800-1100kV 穿墻套管,1100kV 瓷柱式濾波器組斷路器。
推進特高壓輸變電裝備智能制造與智能運維:研究并掌握特高壓交直流輸電裝備優化設計、關鍵零部件高效、高精度制造技術,關鍵零部件、整機智能生產線技術,在位檢測與制造過程智能管控技術,工控網絡安全監測與審計,運行過程遠程在線監測,全壽命期的大數據與智能決策技術,設備在役在線檢測、遠程設備維護診斷、企業私有云、能源裝備公共云技術。
試驗示范:1000kV 等級特高壓交流關鍵設備;±800-1100kV 特高壓直流輸變電關鍵設備;所有完成技術攻關的設備;承擔關鍵零部件技術攻關的設備整機。
應用推廣:1000kV 等級特高壓交流輸電成套設備;±800kV 特高壓直流輸電設備,以及已完成試驗運行業績設備及低電壓設備。
2、智能電網
柔性輸變電設備:突破±500kV/3000MW 柔直系統關鍵技術和控制保護設備,±800kV 柔性直流輸電裝備(含換流器及直流支撐電容器),適用于 10kV~110kV 配網系統的柔性直流配網換流器、變壓器、斷路器、控制保護系統研制,±160-500kV 高壓直流斷路器關鍵技術和超高速機械開關等關鍵組件以及帶故障電流限制的高壓直流斷路器,500kV 統一潮流控制器換流閥、晶閘管旁路開關、控制保護等,300MW 級大功率 SVG 設備,220kV/40kA 固態短路限流裝置在短路電流超標系統的自耦變壓器、晶閘管閥設計、控制策略及控保系統、±500kV 柔性直流電纜及海底電纜、附件和絕緣材料、300Mvar 級大功率 SVG 設備、±500kV 直流電纜、500kV 短路電流限制器。
智能變電站成套裝備:研發基于大數據、云計算的126-1100kV 氣體絕緣金屬封閉智能開關設備及遠程專家診斷系統 、 智 能 變 電 站 智 能 控 制 和 運 行 維 護 系 統 、110-1000kV/50-1000MVA 節能型環保型智能變壓器、智能變電站主設備帶電檢修關鍵設備、同步開關和變電站智能巡檢系統、次同步振蕩識別及抑制系統。
智能配電網成套設備:研發智能分布式配電保護與自愈控制系統、10-35kV 智能配網串聯補償裝置、適用于 10-35kV 配網的MW 級以上電能路由器、微網專用超快速混合型低壓限流斷路器、中壓兆瓦級雙電源固態無縫切換開關、微電網多源協調控制系統、分布式配電線路故障定位系統、分布式串聯補償裝置以及新材料和光電復合高帶寬數據線纜。
用戶端智能化成套裝備:用于新能源或多電源低壓配電系統的控制與保護一體化系統及裝置、用于新能源或多電源配電系統的用戶端核心電器設備(額定電壓為 AC1000V 或 DC1500V 及以下的超智能型萬能式斷路器、超智能型塑殼式斷路器、超智能型小型斷路器、超智能型自動轉換開關、超智能型控制與保護電器、低壓開關柜(全鋁母線式)等)、用戶端能源管理與需求響應系統及接口裝置、用戶端核心電器及電機設備的智能制造裝備。
大容量電力電子器件和材料:研制以 SiC 和 GaN 等材料為代表的寬禁帶電力電子半導體器件、高壓/大電流瞬態開斷電力電子器件、高壓大容量固態電力電子變換器,研發新一代高壓大功率電力電子器件材料生長與摻雜、器件及封裝、驅動及電路設計等關鍵技術工藝。
高溫超導材料:研究高溫超導材料配方及其制備工藝,開展面向超導電纜、變壓器、限流器、超導電機等的應用研究。研究生產執行管理、先進過程控制與優化、物流與質量追溯等智能制造技術。
推進智能電網設備智能制造與智能運維:研究并掌握各類智能電網裝備數字化快速設計技術,如智能化加工流水線、機器人、智能檢測裝置、精益電子看板、制造執行系統(MES)、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PLM)等;建立生產過程數據采集分析系統和車間級工業通信網絡,建立自動化智能化的加工、裝配、檢驗、物流等系統,通過工業通信網絡實現互聯和集成;研究工控網絡安全監測與審計,運行過程遠程在線監測,全壽命期的大數據與智能決策技術,設備在役在線檢測、遠程設備維護診斷、企業私有云、能源裝備公共云技術。
試驗示范:柔性直流輸電:±500kV/3000MW 柔直系統±500kV/3000MW多端柔性直流輸電控制保護、10kV~110kV 柔性直流配電設備、±160kV~±500kV 高壓直流斷路器、500kV 統一潮流控制器(UPFC)、220kV/40kA 固態短路限流裝置等。智能變電站主設備、二次設備綜合在線監測及遠程專家診斷系統,750kV-1000kV 節能型環保型智能變壓器、10-35kV 投切電容器組和無功補償專用真空開關、智能變電站一次設備帶電檢修關鍵設備等。所有完成技術攻關的設備;承擔關鍵零部件技術攻關的設備整機。
應用推廣:鼓勵后續配電網智能化改造工程項目采用自主研制設備、完成試驗示范的關鍵設備:±320kV/1000MW 和±420kV/1250MW 柔性直流輸電系統、200MW/35kV 大功率 SVG 設備、220kV/40kA 固態短路限流裝置等。126kV~363kV 集成式智能隔離斷路器、110kV-500kV 節能型環保型智能變壓器、智能分布式配電保護與自愈控制系統、10kV智能配網串聯補償裝置、10kV 智能配網無功補償 SVG 裝置、微網專用超快速混合型低壓限流斷路器、中壓兆瓦級雙電源固態無縫切換開關、微電網多源協調控制系統等。
3、能源互聯網關鍵裝備
能源互聯網核心裝備:包括面向多能流的能源交換與路由、儲能、能氣轉換等裝置。
可再生能源并網系統:研發基于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分析技術的可再生能源綜合監控、運維、預測及分析評估系統以及可再生能源自動化智能生產管理設備及系統。
試驗示范:依托《關于積極推動“互聯網+”智慧能源(能源互聯網)發展的行動計劃》、《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三五規劃》和《電力十三五規劃》及相關能源中長期戰略規劃,確定示范工程推動關鍵裝備的試驗示范。推動可再生能源發電大數據建模和分析技術研究、云計算和互聯網在可再生能源發電綜合監控、運維、預測及分析評估和生產管理等領域的應用。推動靠岸電源成套設備示范應用。
應用推廣:鼓勵后續項目采用自主研制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