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煤在神華等煤企和下游聯合造勢下,7月漲幅在10-30元/噸。潞安集團緊隨其后宣布,7月份電煤漲價20-30元/噸,6100卡電煤報價385元/噸。關于此次的電煤漲價的原因和持久度,小編調研到兩種不同的態度。
一:實際支撐說
某煤企表示,近來電煤銷量確實有增加,煤礦方無庫存。電廠追加訂單增多。本次我們企業電煤的漲價是由實際的供不應求支撐的。
典型的迎峰度夏是支撐煤炭銷量的主要因素,雖然南方雨水較大,但是電廠面對近來不穩定的煤炭市場,也不敢大意。在夏季,若持續一階段無雨水,氣溫攀升,城市用電增加,很容易造成電廠供電緊張,必須有足夠存煤應對電力短缺。動力煤自2016年始,不斷有上漲行情,在買漲不買跌的推動下,電廠也不敢對煤炭采購松懈,尤其在傳出7月價格上漲后,更是加大采購力度。因此,需求量增加,供應由于限產比較緊張,雙方作用下,實際支撐了動力煤價格。
關于上漲持久度,煤企不敢看好,下游需求仍然有限,就實際情況來說,總體認為還是無法長久持續的。
二:虛擬炒作說
某港口貿易商表示,在天津港有5000卡的貨,但是不對外出售,貨源不多,搶購的不少,價格方面在6月末就已上漲15-20元/噸,成交價在掛牌價高位(5000卡370元/噸)。在電力集團準備調價時,港口已經開始上煤,信息=速度=存貨=金錢。不過總體來看,現在不是總體的貨源緊張,只是高卡煤少,部分中煤和高卡、高熱值的電煤供不應求,次的煤還是不行。例如,他在赤峰的朋友煤炭銷路很差,煤在堆場眼看就得自燃,都特別著急。赤峰主要往東北發褐煤,熱值在2-3000卡,最多4000卡,一般用作和高卡煤配煤降低下游煤炭使用成本。盡管高卡煤相對低卡低質煤銷路更好,但我們仍然認為,自16年來持續上漲的煤炭價格多數原因還是依賴于炒作。
炒作派認為,電廠方面無論剛開始的降價或后來的漲價,一系列行為都是有預謀的“炒作”。大煤企有自備電廠,有鐵路,有煤礦,按成本價上煤也不會虧損,也不會缺煤,之所以無論明中暗中帶動降價是為了將市場超負荷的產能擠壓,迫其退出市場。大礦下調煤價,別的礦也得跟著調。不斷下調的煤價終于降至部分煤礦的成本線以下,一批又一批的煤礦開始退出市場。漫長的“煤礦縮水行動”看到成效,進入16年加之國家去產能力度加大,已經到了煤炭價格可以上漲的好時機。大煤企帶動上調價格,其他煤企和下游都得上調,煤價水漲船高。
認為炒作是主導的主要支撐是下游支撐不足。目前下游,南方水電比較充足,其實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煤炭庫存,用煤量也不大,可是港口每天漲價,每天都在發煤。要是這么下去的話,電廠存煤都能達到兩個月,可是電廠根本不需要這么多煤,沒有那么大的需求量,何來對價格的實際支撐?就是炒作價格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