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成都科學研究中心開工的熱鬧氛圍還未散去,又有新的產業紛至沓來。昨日上午,成都科學城重大產業項目集中啟動儀式在新興工業園舉行。聯東u谷·天府高新國際企業港、西丹孚動力電池系統集成產業基地、升華特種電源研發生產基地等10個項目集中開工,涉及高端制造、研發創新、高端服務等各領域,未來不僅生產長壽命新能源電池,還將主要開展船載、車載衛星通訊以及無人機用雷達的研發和中試,進一步拓展科學城的“新產業”版圖。
高端園區“磁吸效應”
引進高端企業與科學城產業互補
開工項目中,聯東u谷·天府高新國際企業港總投資約3.5億元,建設內容包含以高端裝備、汽車零部件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為主導,涵蓋中試研發、科技成果轉化、生產制造,以及聚合相關行業的產業園區。項目建設周期為24個月,預計建成運營后,入駐企業將實現年工業總產值不低于10億元,稅收不低于1800萬元/年,而此規劃僅僅是一期項目。
據投資方北京聯東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梁環宇介紹,首期將引進20家-30家企業,未來則將規劃400畝-500畝地進行該項目的二、三次開發,與成都科學城進行深入、長期的合作,“使聯東u谷·天府高新國際企業港形成一個高端企業、配套企業的集聚地,和科學城的主導產業形成互補和延伸。”
梁環宇表示,選擇來此落戶,最看重的是市場,“成都科學城是成都重大產業項目的重要載體,對企業的吸引力和集聚力很強”,同時有極大的政策優勢,市場輻射力強大,加上服務和人才體系完備,是企業布局西南市場的首選之地。
電池基地“加速跑”
新能源電池壽命將延至8年-10年
四川西丹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同樣看好成都科學城的投資環境,此次他們將在新興工業園建設動力電池系統集成產業基地。項目總投資不低于22億元,總用地面積約520畝,其中項目一期用地面積約120畝,總投資不低于8億元,主要從事鋰離子動力電池、鋰離子電池隔膜材料和電池電源管理設備(pack)產品生產和銷售。一期建設周期為10個月,預計建成運營后,2018年可實現產值不低于12億元,增加300個就業機會。
該項目負責人葉滿山表示,一輛新能源公交車的電池成本是80萬元,但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就要更換,運行成本太高,“而我們的核心技術可以解決運行成本的問題,讓年更換的電池壽命延長到運行8年-10年,實現將新能源汽車推向市場的可能。”目前,該公司的新能源電池核心技術已經研發完成,正在成都市區200多輛公交車上試驗使用,“通過系統管理后,在車輛、運行線路和路況同等的條件下,一輛公交車充一次電后,可以從運行80公里提升到225公里。此次投資建廠,也是希望能夠通過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其它開工項目一覽★
升華特種電源研發生產基地
總投資約1.1億元,主要開展高可靠性、高性能指標、高功率密度的智能電源的研發和生產,建設周期為18個月,預計2018年實現稅收不低于500萬元/年。
盟升電子總部和衛星通訊產品研發中心
總投資5億元,主要開展船載、車載衛星通訊以及無人機用雷達的研發和中試。
中地數碼天府空間信息產業基地
總投資8億元,建設內容包括空間信息軟件研發功能區和孵化功能區,建設周期為24個月,預計2020年可實現產值不低于10億元。
山德技術研發及設備生產基地
總投資約3億元,引進國際先進的移動破碎篩分技術和固廢處理技術,研制新型專用再生利用和建筑工業化設備,建設周期為36個月,預計建成運營后可實現稅收不低于2400萬元/年,科研及運維人員將達到300人。
中德天翔環保工程技術研發中心
總投資約6億元,建設內容包含新一代環保工程技術研發中心、設計中心、實驗中心以及結算中心,預計入駐國內外優秀創新研發人員達到1500人。
中建西南建筑技術創新中心及新材料研發中心
總投資約20億元,包含技術創新中心和新材料研發中心。
海天集團研發總部
總投資約5億元,建設內容包括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全國循環經濟技術中心、籌建城鎮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國家工程實驗室、集團總部辦公區域等。
紅星美凱龍商業綜合體
分別建設天府世貿家居廣場和天府世博家居廣場項目。其中,世貿家居廣場項目總投資約10億元,主要建設中高端家居商場、高檔寫字樓、商業步行街;世博家居廣場項目總投資約6億元,主要建設國際品牌高端家居商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