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由煤炭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煤科院節能技術有限公司及國家水煤漿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完成的粒度間斷級配高濃度水煤漿制備技術,通過了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在北京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鑒定委員會由華東理工大學副院長王輔臣、中國天辰工程有限公司原副院長孫正泰、山東兗礦國拓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濤、中國神華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傳江等七位專家組成。會上,鑒定委員會一致認為,該技術可在傳統棒磨機基礎上提高煤漿濃度6~8個百分點,技術指標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為進一步提高水煤漿氣化裝置效率創造了條件,具有重要的節能減排意義,建議加快工業示范裝置建設。
煤科院國家水煤漿中心主任李發林介紹,現在煤化工水煤漿制備技術主要以棒磨機為主,存在制漿濃度低,能耗高,粒度分布沒有調節手段等缺點。煤科院國家水煤漿中心2007年開發出了第二代制漿技術(分級研磨工藝)及裝備,在工程實踐中已經得到較好應用,煤漿濃度可以提高3~4個百分點,經濟效益明顯。
目前,煤科院國家水煤漿中心已經完成中試生產試驗線建設、配套設備開發及成套制漿技術工藝包編制等工作,具備工業示范條件。煤科院國家水煤漿中心將根據不同煤化工企業的生產需求,提供二代和三代煤漿提濃成套技術及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