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鞏固國內鉀肥“龍頭”地位,鹽湖股份(000792.SZ)即便舉債也在“大干快上”。
5月初,《中國經營報》記者在鹽湖股份所在地青海格爾木調查發現,該公司投資279億元的綜合利用三期即金屬鎂一體化項目(以下簡稱“鹽湖股份三期項目”)目前已經生產。此前,該項目計劃2012年建成,2013年試車,但因故一再延期。
如今,由于下游需求萎縮,鎂價震蕩下滑,有業內人士指出,延期后的鹽湖股份三期項目,可能會面臨產能過剩、投產即虧損等風險。
另外,記者調查發現,該項目環保情況不容樂觀,在廠區外多條水渠里,紅色、墨色污水橫流;廠區的煙囪中偶爾還有“黑煙”排出。
多產業前景堪憂
鹽湖股份三期項目位于青海省格林哈察爾汗鹽湖。據公開資料顯示,2009年3月25日,鹽湖股份公告建設鹽湖股份三期項目,啟動項目總投資198億元,在2012年投資額調整為279億元。
鹽湖股份公告表示,經測算,項目建成投產后年產值110億元,利潤約27億元。該項目原計劃在2012年底初步建成,2013年試車,但后來試車時間又變更為2015年。不過,截至2015年,所有項目并沒有完全投產。
由于項目延期,導致鹽湖股份三期項目財務成本增加,產生大量的貸款利息。其中在2015年6月,有23.65億元利息被資本化,成為金屬鎂一體化項目在建工程的一部分。
對于鹽湖股份三期項目工期推后延遲,有券商分析人士認為,這會使得舉債投資的鹽湖股份三期回報率下降,甚至部分產品有可能錯失市場,即投產就虧損。
事實上,鹽湖股份三期項目延期的背后,或許與其資金吃緊有關。記者注意到,在2016年歲末,鹽湖股份曾因違反規定存儲并使用募集資金,受到深交所監管關注。但是對于該問題,鹽湖股份并未向記者做出回復。
記者梳理鹽湖股份業績公告發現,近兩年來,該公司業績一路下滑。其中,2015年實現利潤5.58億元,同比下降57%;2016年實現凈利潤3.41億元,同比下滑38.95%,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母公司凈利潤為-1.24億元,凈資產率為1.44%,扣除非經常損益后的凈資產收益率為-0.52%;2017年業績則持續走低,一季度業績預告顯示,鹽湖股份預虧3億到2.24億元。
對于業績下滑的原因,鹽湖股份解釋稱,凈利潤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為鉀肥價格同比2015年有所下滑,同時取消增值稅先征后返政策導致營業外收入減少4.3億元,另外,鹽湖股份三期項目及海納化工項目部分在建工程轉固定資產,由于主要產品生產成本較高,導致虧損比上年同期增加。
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財政部曾聯合國家稅務總局、海關總署等部門發出通知,決定自2015年9月1日起停止執行銷售氯化鉀增值稅“先征后返”優惠政策。此前因為該優惠政策,鹽湖股份2015年獲得返稅4.44億元,2014年則為5.73億元,分別占該公司當期利潤的79.36%、44.01%。
除了痛失返稅優惠政策之外,記者還注意到,近年來氯化鉀價格一路下跌,削弱了鹽湖股份的盈利能力。2012年氯化鉀產品的價格為2794.55元/噸,但到了2014~2016年,該產品的銷售均價(不含稅)分別降至1706元/噸、1776.81元/噸、1505.61元/噸。
除此之外,鹽湖股份三期項目的金屬鎂近年來也陷入產能過剩的尷尬境地。據了解,伴隨下游需求萎縮,鎂價大幅下跌創歷史新低,已由2012年、2013年穩定期1.8萬元/噸左右的水平,一路下滑至近期的1.4萬元/噸左右,價格跳水20%。
環保詬病猶在
除了業績及項目面臨挑戰外,身處化工行業的鹽湖股份在環保方面也飽受詬病。
新《環保法》實施之后,給化工企業戴上了“緊箍”,但是似乎沒有對部分企業形成威懾。
記者調查發現,鹽湖股份三期項目就存在不少環保問題。
“前邊那個冒著黑煙的地方就是鹽湖股份三期項目。”一位熟悉鹽湖股份的知情人士指著一片廠區向記者表示。鹽湖股份三期是一個整體項目,其中包括PVC、甲醇、MTO制烯烴、以及氫氧化鉀共計12個小項目,目前多數小項目已經投產,并經過驗收。
為了進一步了解鹽湖股份三期項目的環保情況。記者從青海省環保廳獲悉,在2016年12月份,青海省環保廳曾對鹽湖股份新增100萬t/a氯化鉀項目進行驗收。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27.84億元,其中環保投資2770萬元,占總投資的0.995%。
其中,廢氣經過袋式除塵后經排氣筒排放。監測結果顯示干燥尾氣粉塵、SO2、NOX排放濃度均滿足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廢水主要是生產廢水和生活污水,生產廢水主要為帶濾機膠帶、離心機等生產設備的沖洗廢水,經防滲地溝匯流到收集池后泵送入澄清池并進入鹽田循環利用不外排;生活污水經化糞池、隔油池(食堂)簡單處理后,匯流到收集池后再泵送至化工分公司污水管網。固體廢物為石鹽、尾鹽和生活垃圾,屬于一般固廢,石鹽直接沉積和儲存于鈉鹽池底,尾鹽儲存在尾鹽池,生活垃圾收集后由察爾汗生活垃圾填埋場統一填埋處理。
不過,記者在上述知情人士的帶領下,來到鹽湖股份三期項目廠區門前。記者發現,此前冒有黑煙的煙囪排放量減少,黑煙顏色也明顯減淡變為灰色。
對此,該人士解釋稱,鹽湖股份三期項目黑煙排放,屬于間接性排放,有時黑煙很濃,有時候幾乎看不到什么煙,這個可能與環保設備的運行有關。
“對于鹽湖股份存在污染問題,環保部門一直有關注,曾經也做過處理。”青海省環保廳一位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在2016年鹽湖股份就因為環保問題被處罰過。
隨后,記者按照該工作人員的提示查詢發現,在環保部公布的《2016年第二季度嚴重超標的國家重點監控企業名單及處理處置情況》的名單列表中,鹽湖股份赫然在列,完成達標時間為同年8月30日,罰款40萬元。
另外,記者發現距廠區正門約30米的地方有一條溝渠,溝水呈紅褐色而且水量較大。記者沿著溝渠一路探訪發現,在廠區的附近,有數根管子與此溝渠相連。
除了三期項目之外,在上述知情人士的帶領下,記者在鹽湖股份一期、二期項目所在地發現,廠區外同樣設有排污溝,存在生產廢料隨意堆放等環境問題。
對于上述廢氣、廢水、廢料處置等問題。2017年5月24日,記者致函鹽湖股份采訪,但截至發稿,并未收到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