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海疇,2016年7月調入首鋼環境公司下屬北京首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從“鋼鐵人”轉變為“環保人”,面對新天地、新領域,他潛學好問,在工作中不斷充實,填補專業短板,短短一年的時間,他從一名專業管理人員成長為一名獨立擔當的項目經理。

勤學肯干快速成長
范海疇來到首華公司后,充分利用自己項目管理的經驗,積極投身到污染土治理修復工作中,先后組織完成保障房建設、晾水池東路及特鋼15、16號地塊污染土場地修復項目。
剛到首華公司時,面對污染土治理修復這個陌生的行業,他一方面認真學習行業技術知識、了解土壤治理的法律法規;另一方面,跟著老師傅深入到工程現場,提高現場統籌管理能力。短短的數月時間里,范海疇不僅可以編制污染土治理方案,還可以在污染土清挖現場做好組織協調、統籌管理等工作,由一名專業管理人員,成長為一名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工程項目管理經理人。
搶占窗口期 開創新市場
隨著“土十條”、《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等政策的出臺和相關技術、標準體系的健全完善,土壤修復將成為環保市場新的經濟增長點。
面對機遇,環境公司堅持走出去的發展原則,與市場接軌,積極參與場地修復市場項目開發工作,其中,首華公司承攬了首鋼貴鋼污染場地修復項目。在項目初期,范海疇多次赴貴陽,積極與貴鋼、貴陽房地產洽商,并深入貴陽周邊開展調研,配合完成土壤修復方案的制定及報審。
開拓進取 勇于擔當
貴鋼老廠區場地修復項目初期,現場沒有住房、沒有水電、更沒有WIFI,清挖出來的污染土需要從貴鋼老廠區運至貴定海螺水泥廠,運輸距離長達75公里,還都是山路,崎嶇不平。面對這些困難,范海疇沒有退卻,在做好項目統籌指揮的基礎上,到現場親自組織運輸、親自指揮清挖工作,和職工們一起工作到凌晨2點,直到車輛全部出廠,現場整理完成,才回去休息。天一亮,他又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施工現場時常陰雨綿綿,范海疇不分晝夜指揮,吃飯睡覺都沒有規律,體力嚴重透支,患上了很嚴重的感冒但他依然帶病堅守在工作崗位上。
面對同行業惡意競爭的“干擾”,作為項目經理的范海疇不僅沒有氣餒,反而將其當作精細管理、規范修復場地的機會,進一步修訂完善“貴鋼污染土運輸安全環保管理辦法”等4項制度及應急預案,配合貴鋼完成污染場地修復方案在黔南州的備案等相關環保手續。
今年4月13日,貴陽市生態委、貴陽市環保監察支隊南明區環保監察大隊對清挖現場進行綜合檢查,對貴鋼場地修復項目的現場管理工作給予了肯定。在環保督察組進駐期間,貴鋼場地修復項目成功通過了當地環保部門的多次現場檢查。
在范海疇的帶領下,項目部克服現場條件復雜、人員短缺、天氣惡劣等重重困難,積極做好與業主、監理協作單位的溝通協調,各項工作均取得階段性突破。截至2017年6月底,已經完成5號、6號、11號地塊部分區域污染場地修復工作,完成污染土清挖運輸3.2萬余立方米,形成銷售收入4000余萬元,組織完成回款310萬元。同步組織開展污染土暫存場地和預處理設施建設工作,預處理暫存場1號氣膜大棚建成投產,篩分設施滾筒篩已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