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本部位于“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黃金段,廣西金川有色金屬有限公司處于“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北部灣防城港。國家《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對陜西、甘肅、寧夏、青海四地的定位是,形成面向中亞、南亞、西亞國家的通道、商貿物流樞紐、重要產業和人文交流基地。對廣西的定位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金川集團是國內少有的既在“帶”上又在“路”上的國有企業,充滿機遇。
作為中國最大的鎳、鈷、鉑族金屬生產企業和第三大銅生產企業,金川集團公司在50多年的奮進發展過程中,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技術人員,在有色金屬地質、采礦、選礦、冶煉、化工和材料等方面,形成了工藝與產品研發、工程咨詢與設計、裝備制造與自動控制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具備了較強的技術、管理、經營和文化優勢。“十三五”期間,金川集團將通過做精傳統支柱產業、調整資源結構、做深有色金屬新材料、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等措施,致力于傳統產業鏈的更新升級、產品與資源結構的戰略調整,把金川建成資源優勢明顯、主業突出、相關產業協調發展的跨國集團。
金川的資源及開發優勢
金川集團擁有世界第三大硫化銅鎳礦床,已累計探明礦石資源儲量5.64億噸,其中鎳金屬資源儲量602.9萬噸,銅389.0萬噸,鈷18.2萬噸。公司擁有3個百萬噸級大型坑采礦山,年出礦總量達到850萬噸。
針對高應力破碎金屬礦床開采技術特點,以采場地壓控制和安全高效開采為前提,以提高資源回收率和降低貧化率為目標,綜合運用理論分析、室內實驗、數值模擬、現場監測和工程實踐等綜合技術手段,研發形成了高應力特大型鎳礦床連續開采綜合技術體系,為世界上生產能力最大的下向膠結充填法礦山提供技術支撐。
同時,公司大力實施以擴大資源擁有量為主的資源戰略,面向全球開展資源開發與綜合利用,積極參與全球資源的市場配置。目前,金川集團在全球獲得礦業權43個,在金川以外獲得探礦區1000多平方公里,擁有境內及海外資源項目10個,其中境內3個,境外7個。
金川的冶煉精煉優勢
金川集團擁有世界第五座、亞洲第一座鎳閃速熔煉爐,世界首座銅合成熔煉爐,世界首座富氧頂吹鎳熔煉爐等國際領先的裝備。擁有高氧化鎂鎳精礦閃速熔煉、富氧頂吹鎳熔煉等13項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且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
——創建了適用于鎳銅貧礦開發的級差品位指標界定模型,將鎳的可采品位下限從0.5%降至0.3%,實現了殘礦及低品位高氧化鎂鎳礦的資源化,增加資源量24.9%;開發了短柱形鑄鐵段磨礦技術,研制了針對低質鎳鈷礦物高效浮選藥劑,創建了選擇性磨礦—差別化降鎂浮選的新型選礦技術體系,實現了低鎂、高鎂兩種鎳精礦產品的分別產出,有效提高了金屬回收率。
——開發出具有若干自主知識產權的頂吹熔煉-閃速熔煉-自熱熔煉“三爐系聯動”的鎳冶煉創新技術,使鎳精礦氧化鎂含量控制上限從6.8%提高到14.0%,突破了高鎂鎳精礦冶煉和高鎳二次銅精礦鎳銅分離的技術瓶頸。
——開發了復雜非金屬化高鎳锍中有價金屬提取技術,拓展了在富氧高壓條件下有價金屬選擇性浸出的理論體系,實現了原料浸出-萃取-電積工藝的工業化,開發出全氯化介質不溶陽極法制取電積鈷生產工藝;研發了氣相噴霧法熱分解氯化鈷技術,打破了比利時等國的技術封鎖。
金川鎳礦所含21種元素中已有16種得以提取和利用,是世界上極少數能夠將多種有價金屬在同一工廠內實現分離提純和商品化生產的企業之一。
金川的科技進步優勢
金川的發展史是一部科技進步史;科技創新是金川的傳家寶。50多年中,金川成功舉辦了21次科技攻關大會,先后榮獲17項國家級科技大獎。1978年,金川被列為國家礦產資源綜合利用三大基地之一。方毅同志八次親臨金川,組織全國50多家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進行了跨系統、跨行業、多層次、多學科的科技聯合攻關,攻克了一大批技術難題,使金川迅速躋身世界大型現代化鎳生產企業前列,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能夠將多種高價金屬分離提純并綜合利用的企業之一。1989年“金川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近年來,按照習總書記“瞄準世界科技前沿領域,不斷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競爭力”的指示精神,提出采用革命性、顛覆性思維,“以我為主、廣泛合作;注重現場、兼顧開發”新一輪科技攻關總體思路,將科技創新擺在轉方式、調結構、促轉型的戰略支撐位置。在金川集團“十三五”科技發展規劃中,確定了12個重點領域及各領域的攻關方向,啟動了“低成本紅土鎳礦冶煉關鍵技術及工程化應用研究”等六大科技攻關重大項目,促進公司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把金川公司建成國內領先、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世界級創新型企業。
金川已擁有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鎳鈷資源綜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鎳鈷新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一批國家級、省部級科技創新平臺,掌握了一批國際國內領先、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
2015年10月,金川“鎳鈷資源綜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獲國家科技部批準建設,金川集團科研體系納入國家技術創新體系。“十二五”期間,公司先后開展各類科研攻關課題500余項,取得重大成果149項,其中60%以上的成果已應用于生產實踐,技術進步對企業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0%以上。截至2016年年底,金川申請專利2520項,獲得授權1965項,擁有專利2292項,其中發明專利235項。獲得計算機軟件著作權97項。由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晉升為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
新能源、新材料等
戰略性新興產業
金川瞄準鎳鈷資源綜合利用科學技術前沿,專注于鎳鈷資源及伴生稀貴金屬資源高效開發與綜合利用。瞄準國家產業發展對材料的需求和技術發展趨勢,以電工材料、銅合金、鎳合金、粉體材料及粉末冶金制品、電鍍材料、高純金屬、貴金屬新材料、電池材料及軍民融合為重點,高效推進有色金屬新材料園區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形成明顯聚集效應。
機械制造、工程建設、
倉儲物流等相關產業
金川集團立足現有基礎,圍繞主業做強做優機械制造、工程建設、信息自動化等緊密相關產業。
▲機械制造
金川機械是國內井下無軌設備制造龍頭企業,西北地區最大的礦冶設備專業化制造公司,集制造、安裝、檢修為一體,主要產品有采礦設備、選礦設備、冶金爐窯、基礎零部件、耐熱耐磨件、壓力容器等7大系列。產品銷往除臺灣地區以外的國內所有地區,銷往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亞美尼亞、蒙古、南非、贊比亞、蘇丹、加納、阿聯酋、加拿大、緬甸、墨西哥、智利等十多個國家。
2008年被甘肅省政府確定為甘肅省礦冶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甘肅省礦冶設備工程總承包試點企業。
▲信息與自動化工程
金川集團信息與自動化工程有限公司專注于“企業信息化、過程自動化、電氣自動化”業務協同發展,為用戶提供信息化、自動化技術咨詢、方案設計、系統集成、軟件開發、安裝調試和長期現場運維的全流程技術服務。業務遍及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澳大利亞等國及我國新疆、西藏、青海、廣西、內蒙古、安徽、云南等地區,是國內唯一能夠獨立完成澳斯麥特熔煉爐自動化控制軟件開發、運行維護的專業化公司。
▲工程建設
金川集團工程建設有限公司是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批準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一級資質企業。具有礦山、冶煉、化工石油、市政公用、機電安裝、混凝土預制構件、預拌商用混凝土、建筑門窗工程專業承包二級資質,公路工程施工總承包三級資質,房地產開發等企業資質。擁有重型鋼、輕型鋼相配套鋼結構制作施工中心,河西地區最大的門窗(玻璃)生產廠及涂料、保溫、防水材料等建材生產線,已形成“工程承包、建筑材料、房地產、維檢修”四大產業板塊和“金川建設”品牌,施工能力、技術裝備等綜合實力在甘肅省及有色建筑行業名列前茅。
▲倉儲物流
金川集團鐵路運輸分公司現有鐵路線路167公里,車站7個,內燃機車25臺,各種鐵路車輛1000多輛,主要承擔集團公司外購生產原材料,內部礦石、砂石、冶煉出爐渣等貨物以及鎳、銅、硫酸等主產品發送的鐵路運輸任務,負責外購金屬原料卸車組織。
汽車運輸分公司擁有各類運營車輛700多臺,總載量4420噸,擁有井下無軌設備185臺。具有國家道路貨物運輸二級企業經營資質、危險化學品運輸資質和國家一類汽車維修企業經營資質。
倉儲中心有北京、上海、佛山、成部、重慶、武漢、杭州、洛陽、沈陽、鞏義、西安、煙臺等15個外儲庫房,形成了覆蓋全國的倉儲物流網絡。
▲無機化工
金川集團是國內最大冶煉煙氣制酸企業,是全國最大的亞硫酸鈉生產基地。主要產品有硫酸、液體燒堿、液氯、工業鹽酸、試劑鹽酸、無水亞硫酸鈉、七水亞硫酸鈉等。將通過實施匹配化生產,延伸和循環發展硫化工、氯堿化工,提升化工產業鏈盈利能力。
▲生產性服務業
借助“互聯網+”積極拓展研發設計、檢測檢驗、信息技術、咨詢服務、技術集成營銷等特色、盈利業務,建立新增值體系,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金川集團成立了以鎳鈷研究設計院作為技術集成營銷平臺和管理機構,牽頭組建技術集成營銷團隊,將幾十年的技術積淀通過技術集成營銷進行市場化運作,對外承接業務,為企業創造高附加值利潤。
金川集團的建設和發展,保證了國民經濟對鎳鈷等基礎原料的需求,為國家合金鋼、特種鋼以及航空航天、機械、化工、輕工、電子等行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以“聚金匯川,利民興邦”為使命的金川集團,將發揮既在“帶”上又在“路”上優勢,結合金川實際和比較優勢,密切關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最新動向,抓住國家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實施的機遇,積極融入國家戰略,通過實施新一輪高水平開放,更主動地參與全球分工體系,增強國際競爭能力,將金川塑造成有實力、負責任的世界級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