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開始,濟南拆除了很多違法建設、違法廣告,城市建設多了一片干凈、整潔的空間,但是拆違拆臨產生的大量建筑垃圾該怎么處理呢?

在濟南市槐蔭區,有一個卓威建筑垃圾傾倒場,每天濟南市轄區內約有30%到40%的建筑垃圾都會運到這個傾倒場,接納量在15000噸左右。
15000噸是什么概念呢?濟南卓威建筑垃圾傾倒場總經理王新介紹說,”15000噸,折合成方的話應該在10000立方左右。按一個標準籃球場的話,這些建筑垃圾可以摞高35米,相當于12層樓這么高“。
一、建筑垃圾的再利用
如此多的建筑垃圾在這里聚合,不同種類的建筑垃圾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組織,包括混凝土塊、廢舊金屬、廢舊塑料、廢舊木頭等等。從它們落地時起,一趟“建筑垃圾的改造之旅”就開始了。
1、改造方式一:加工再生產
(1)粉碎。把建筑垃圾倒入”建筑垃圾破碎機“,經過這臺機器的一級破碎和二級破碎,建筑垃圾在短短幾小時內,可以從原來的“大塊頭”變成小顆粒。
(2)骨料加工。把小顆粒也就是骨料,按照類別單獨存放,再根據它的所需,進行加工再生產。現在已經投入市場的再生產品包括馬路隔離墩、花磚、砌塊和一些蓋樓用的房屋構件等等。
2、改造方式二:改良建筑渣土。一些建筑渣土通過添加有機肥料之后,可以成為改良土壤,進行有機蔬菜的播種。
不再是靠傳統掩埋,這些建筑垃圾的改造方式是將其進行了無害化和資源化的再利用,同時減少了占地面積。
王新給記者算了一筆賬,15000噸,如果是按照1米高來傾倒的話,大約要占地在20多畝。“如果咱不消納的話,這20多畝地就浪費掉了;如果我們經過深加工,就可以把這20多畝地的空間省出來”。

二、面臨挑戰,只待東風
按照濟南卓威建筑垃圾傾倒場目前的處理能力,現在每天能處理2000噸左右的建筑垃圾,只占到了每天接納量的十分之一。王新正在考慮引進新設備,要花大手筆的同時,企業也面臨著市場的挑戰。
一是對質量的質疑。王新解釋道,“他們聽說我們是再生產,對我們的質量、性能可能打問號。我們的產品沒有問題,都經過實驗報告,能達到咱的國家標準”。
二是價格上并不占優勢。再生產品經過的工序比較多,這么一來,這個工序的成本,就使得再生產品比一般的產品造價要高。
王新說,“我們公司曾經去過一些城市,像深圳、長沙、鄭州,他們都在做循環經濟這一塊,他們也出臺了一些辦法,這些辦法非常值得我們去借鑒,比如一些政府的項目、公共工程都會優先使用這些再生產品。看政府能否給我們一個優惠的政策,來實現咱這個循環經濟的推動”。
都說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對建筑垃圾的改造,實現了它的資源再利用。同時企業也正在期待一個更好的發展環境,等待東風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