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地質調查局獲悉,由我國科學家發現、命名并申報的兩種新礦物——氟碳鈣釹礦和菊興銅礦,近日分別獲得國際礦物學協會新礦物命名及分類委員會批準通過。
氟碳鈣釹礦由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研究員范晨子聯合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中南大學等單位,在內蒙古白云鄂博礦發現。據介紹,內蒙古白云鄂博礦是世界最大的稀土礦床,也是我國礦物資源的寶庫,迄今已發現210余種礦物。此次發現的氟碳鈣釹礦是在該礦床發現的第21種新礦物。
釹作為當今稀土元素家族中的佼佼者,對促進稀土在永磁材料、激光材料等高新技術領域中的應用,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此次新發現的氟碳鈣釹礦屬于鈣稀土氟碳酸鹽系列礦物,是釹資源的重要礦物原料。這一新礦物的發現對豐富稀土氟碳酸鹽礦物學基礎理論知識,認識白云鄂博稀土元素賦存狀態和替代機制,了解礦床的形成與演變、元素賦存狀態、元素遷移、富集機制等,均具有重要意義。
菊興銅礦發現于西藏甲瑪世界級斑巖-矽卡巖型巨型銅多金屬礦床,發現人為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顧楓華、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章永梅、江西應用科技學院/中南大學教授谷湘平和核工業地質研究院研究員范光等。
據了解,菊興銅礦為復雜金屬硫化物,不透明,具金屬光澤。初步研究表明,菊興銅礦是一種重要的載金載銀礦物,結構復雜,其形成與中高溫熱液貴金屬礦化密切相關。該礦物的發現不僅為硫化物礦物家族增添了新的成員,對于研究斑巖-矽卡巖型礦床的成礦物理化學條件與成礦作用過程也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