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二十二冶北京崇建公司與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日前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在地下綜合管廊、河道清淤治理、隧道支頂3D打印等領域開展合作。
此次合作是崇建公司建筑渣土3D打印技術與中鐵裝備強大制造實力的深度融合。業界人士認為,建筑渣土多功能3D打印技術從渣土打印起步,將拓展到多個領域。
近幾年,北京崇建公司聚焦建筑工地產生的大量建筑渣土,致力于廢物綜合利用研究,成立了綠色建筑智能化研究團隊,瞄準建設領域3D打印技術。
3D打印成型系統是研發的核心課題,難度也最大。硬件方面全部由研發人員自行繪制構件圖,并經過無數次電腦模擬機械試驗,把每一顆螺絲釘的運轉情況都考慮進去;運動軌跡控制程序更是核心中的核心,為此,研發團隊常常徹夜研究討論。
2016年7月30日,綠色建筑智能化研發團隊研發的桌面3D打印機,打印出第一批筆筒、花瓶、風扇、擺件、固定件等作品,實現了“零的突破”。在初步掌握3D打印的工作原理和設計技術的基礎上,研發團隊加強技術攻關,以施工現場渣土為原材料,推進3D打印圍墻、護欄、景觀及安全警示牌等建筑制品。
2017年10月,北京崇建公司自主研制的我國首套3DSCW“建筑渣土多功能3D打印系統”正式發布。該系統由自動送料模塊、自動配料模塊、自動輸送模塊、自動打印模塊、動力牽引模塊五大模塊構成,通過計算機中樞程序控制、全自動化建造,實現了高精尖技術與綠色施工的結合。作為一套可以移動的自動化生產線,它集加工、制作、建造為一體,具有自動化程度高,操作便捷、高效和精準的優勢,實現了建筑渣土回收再利用。據介紹,這項科技成果獲得專利授權13項。
記者看到,只需輕輕一按鼠標,建筑渣土3D打印系統就會自動上料、加水,并在渣土里加入建筑纖維,再加入特別研發的“無模劑”,渣土就開始攪拌起來。攪拌完畢后,渣土成了泥狀,傳送到電腦控制的機械臂噴嘴,隨著軌道的精準制動,可打印出工地所需的建筑制品。渣土3D打印機打出的成品材質硬,抗壓能達到每平方厘米至少承重200公斤,完全可以滿足應用需要。
北京崇建公司總經理趙亮表示,未來,公司將繼續秉承前瞻性、引領性、雙效性(效率和效益)、持續性“四性合一”,積極投身建筑渣土3D打印系統的應用和推廣,全面推進綠色施工技術,將科技成果加快轉化并應用到多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