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鐵礦及及坪采場礦石膠帶運輸系統中的三個破碎站均采用美卓C160顎式破碎機和VF661-2V棒條給料機破碎篩分工藝,平均處理能力達每小時1200噸,創造了同類型鐵礦粗破工藝的產能記錄。通過白馬鐵礦精心維護和管理,系統設備常年運行在最佳狀態,極大降低了采場的綜合運行成本和人員勞動負荷。

攀枝花新白馬礦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白馬鐵礦)成立于2006年2月,專為開發白馬礦而組建,下轄一廠一礦,采取總體規劃、分步實施、滾動發展的模式建設。白馬鐵礦是攀鋼集團鐵礦石原料的主要生產基地之一,擁有及及坪和田家村兩個采場。其中,及及坪采場的礦石設計生產規模為1050萬噸/年。
及及坪采場原設計采用平硐溜井運輸礦石,但已建成的1#、2#礦石溜井由于多次發生片幫堵塞,一直未能正常使用,礦石生產被動,若采用汽車+公路長距離運礦至選廠保產,則存在道路通過能力受限、單位礦石運輸成本高、交通安全管控風險較大和揚塵治理的問題。
為了改善及及坪采場礦石運輸的被動局面,迫切需要建設一個高效節能、清潔環保的礦石運輸系統,以替代汽車—平硐溜井—鐵路的運輸方式和汽車公路運輸方案。
在借鑒國內外破碎+膠帶運輸系統工藝在各種露天礦應用的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白馬鐵礦最終確定建設一個集“鐵礦石大塊拋尾技術”、“下行膠帶運輸發電技術”、“無人值守自動控制技術”等為一體的現代化礦石破碎膠帶運輸系統,使白馬鐵礦礦石運輸能力達到850萬噸/年,滿足白馬選廠生產需要。且該系統可通過礦石拋尾,提高原礦輸出品位1%以上;系統年發電量500萬kwh以上,實現高效節能、無人值守、清潔環保的目標。
一個高輸送能力的礦石運輸系統,需要一套高處理量和高穩定性的破碎篩分系統。2012年11月,白馬鐵礦的礦石破碎膠帶運輸系統的1#破碎系列建成投產,采用美卓諾德伯格C160顎式破碎機加VF661-2V棒條給料機的工藝流程進行破碎篩分。1#破碎系列投入運行后,破碎產能很快達到并超過1080噸/小時的設計產能。

優異的生產表現源自設備的高性能。其中,美卓諾德伯格C160顎式破碎機采用橡膠減振墊彈性聯接安裝方式,安裝簡便,安裝周期短,僅10天就完成了設備的安裝調試。而且,C160顎式破碎機給料口寬度達1600mm,深度1200mm,可使物料毫無阻礙地進入破碎腔,從而實現破碎比大、產量高的生產效果。美卓VF661-2V棒條給料機配備了美卓MT激振器,可以根據具體生產情況調整優化設備參數,從而獲得最高的生產能力和更好的最終產品級配。
白馬鐵礦2#和3#破碎系列隨后也采用了與1#破碎系列相同的美卓C160+V661-2V破碎篩分解決方案,并于2013年初和2016年底相繼建成投產。根據最新運行統計,2#和3#破碎系列產能平均達到1200噸/小時以上,遠超項目預期。
礦石由卡車給入VF661-2V,再進入C160進行粗破
白馬鐵礦負責破碎系統的工程師呂強介紹說:“美卓破碎篩分設備處理量大,故障率低,整個礦石破碎膠帶系統每天以2班倒運行20小時。我們在生產中結合上游采場給料量情況和下游選廠進料需求量,可以靈活安排設備檢修和保養,確保每臺設備隨時保持最佳效率開機運行。”

在白馬鐵礦與美卓合作的6年中,雙方對粗破工藝的優化改造始終未停止。比如:通過調整優化給料機棒條間距,提高粗破處理能力;通過改進集料平臺的位置與高度,確保破碎機給料通暢,從而改善最終產品粒度;通過改造下料漏斗,提高物料通過能力、排料能力和輸送能力;通過改進膠帶,使物料輸送更平穩、輸送量更大等等。
同時,白馬鐵礦也積極總結經驗,制定了一整套生產運行管理制度,通過加大技防設施投入,持續降低系統自身故障。系統一旦發生故障,可以通過回顧監測視頻,檢查是否因為運行人員的不當操作而導致故障發生。
以2017年3套破碎系統每月故障時間和運行時間為參照,整個二通道破碎區的故障率僅為2%,而且主要停機時間是用來更換破碎機襯板。

3套破碎系統保持穩定高產運行,為白馬鐵礦的擴產打下了堅實基礎。自2012年起,白馬鐵礦膠帶運輸作業區二通道原礦石處理量穩步提升,至2018年底,累計破礦量達到57,611,126.03噸。

通過6年多的穩定高效運行,白馬鐵礦礦石破碎膠帶運輸系統建設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