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首家采用半自磨工藝替代破碎篩分工藝的礦山,大紅山鐵礦用長達12年穩定的運行、高達92.83%的作業率,證實了自己當初選擇的正確性,更為國內半自磨機的應用樹立了標桿。

昆鋼集團大紅山鐵礦坐落于享有“滇中糧倉”、“云煙之鄉”美譽的玉溪,鐵礦石總儲量高達4.5億噸,原礦品質優良,具備良好的開采條件,是正在建設中的國內特大型地下礦山。據悉,大紅山鐵礦每年的經濟產值為30多億,每年為國家貢獻5億元以上的稅收,整個昆鋼集團利潤的三分之一以上來自大紅山鐵礦。
大紅山鐵礦于2002年建成時年產僅50萬噸,隨著擴建工程的深入,2006年建成年產400萬噸的采、選、管道工程,到2015年已經成為了具有1200萬噸原礦處理能力、400萬噸鐵成品礦生產能力的國內特大型金屬礦企業。迄今,大紅山鐵礦依然在不斷刷新著自己創下的記錄,生產能力與效率節節高升。
大紅山鐵礦于2006年底安裝了一臺美卓8.53m×4.27m @5400KW半自磨機,使其成為國內較早采用半自磨工藝代替傳統破碎篩分工藝的礦山。可以說,大紅山鐵礦與同時期的冬瓜山銅礦開創了大型半自磨機在中國應用的先河。

大紅山鐵礦的美卓半自磨機
對于這段歷史,當時負責大紅山鐵礦磨機項目管理的美卓工程師張怡強回憶說:“大紅山鐵礦是國家在2004年批復建設的。美卓磨礦解決方案所選型的設備是當時全國最大規格尺寸的半自磨機。對此,昆鋼集團非常重視,調派了礦長、設備副礦長及集團公司設備處處長成立了項目指揮部,與美卓進行對接。為了保證業主能夠充分理解我們的工藝理念,并發揮我們的技術優勢,美卓公司也調派了國內外專家組多次赴現場指導。”
此外,美卓還與大紅山鐵礦的指定設計院緊密協作,在項目論證和礦山設計的過程中,為其提供礦石試驗、設備選型和工藝配置等多方面支持,進而驗證了整個半自磨工藝在大紅山鐵礦的可行性。這一成果,使大紅山鐵礦管理層堅定了采用半自磨工藝的想法。
2005年,雙方簽訂了磨機采購合同。美卓提供全套半自磨系統及相關服務,包括本體、驅動、潤滑、控制等,以及相關的安裝與調試服務。

美卓半自磨機安裝與調試現場
美卓直徑8.53m的半自磨機制造業務最早可以追朔到1962年。在全球范圍內,美卓是各種規格尺寸半自磨機的首推者,能夠實現當時最大的處理能力。“憑借我們豐富的磨機制造與應用經驗,當時,我們非常有信心能給業主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作為有著28年磨機從業經驗,目前在美卓已工作15年的一名老員工,張怡強說。
在安裝投產階段,大紅山鐵礦與美卓強強聯手、通力合作,項目進展比較順利。“但事情總有意外。”張怡強說,“設備在試車之前恰逢圣誕節,負責機電設備的國外專家都回國過節了。但客戶要求項目不能拖延。時間緊、任務重,這對我們當時的現場工程師是極具挑戰的。幾位服務工程師進行緊急技術攻關,加班加點、不分白天黑夜地調試設備。終于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設備試車。這也成為我們中國區服務工程師們獨立完成安裝和調試指導的第一臺半自磨機。”

項目竣工剪彩現場
2006年底,一個全國性樣板工程建設大功告成。竣工現場當天,昆鋼集團、大紅山鐵礦、云南省和玉溪市領導,以及當時的美卓中國區總裁John Trescot都參加了剪彩慶功會。會上,昆鋼集團及大紅山鐵礦領導對美卓設備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們認為選擇美卓的半自磨機作為選廠的主力設備是正確和明智的。
據悉,當年負責半自磨機安裝與后期維護保養的大紅山鐵礦選廠技師吳紹榮,還獲得了云南省勞動模范、省五一勞動獎章、“云嶺技能大師”稱號等榮譽。
如今,張怡強已經升任美卓礦機中國研發中心總經理,專門負責開發適合國內客戶需求的智能磨機。張總介紹說:“大紅山鐵礦的半自磨機自2007年正式投產運行,已經過去12年了。這期間,設備始終保持高效穩定運行狀況。從客戶近期反饋的來看,2017年設備作業率達到92.83%,設備的維護保養也處在正常水平。”
美卓半自磨機主要技術指標 |
原廠處理量(t/h) |
67.15
|
設計處理量(t/h)
|
537.2 |
2008處理量(t/h) |
557.3 |
2011處理量(t/h) |
636.1 |
2017處理量(t/h) |
600.7 |
產品粒度-0.074mm設計占比 |
21% |
產品粒度-0.074mm實際占比 |
30% |

各類處理量柱狀對比圖
相比于該礦同規格其他2個品牌半自磨機,
美卓半自磨機的作業率分別高出
6.31% 和 9.47%。
這有力地保障了選廠半自磨系統穩定的產能與質量,尤其在鐵礦石價格波動時期,保障了昆鋼的原料供應,成為昆鋼內部穩定的利潤增長點,并因此被評為昆鋼集團礦山運營的標兵和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