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記者廣州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獲悉,日前,廣州已制定深化生活垃圾分類處理三年行動計劃。明確從2019年到2021年,廣州將通過三年行動,實現具有廣州特色的政策完善、機制健全、技術先進、全程閉環、共同參與的生活垃圾分類新格局。據悉,行動計劃共列舉了9大項60小項的重點工作任務,標志著我市推進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的全面開啟,下階段,我市將按照既定工作目標,堅持黨建引領、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原則,全面深化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突出抓好生活垃圾分類關鍵環節,全鏈條提升、全方位覆蓋、全社會參與,推動廣州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持續走在全國前列,打造生活垃圾分類廣州樣板,為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提供有力支撐。
全鏈條提升:建立完善具有廣州特色生活垃圾分類體系
行動計劃明確,要完善制度體系,今年12月前,要建立市、區兩級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聯席會議制度,建立市、區、鎮(街)、村(居)委四級管理責任人制度。將生活垃圾分類納入城市文明程度指數測評體系,納入市、區、鎮(街)三級機關績效考核體系。修訂《廣州市生活垃圾終端處理階梯式分類收費管理辦法》,出臺《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獎勵暫行辦法》《廣州市餐廚垃圾就近就地自行處置試行辦法》。制定《廣州市生活垃圾收運處理系統戰略規劃(2016-2035)》《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運實施工作方案》《廣州市可回收物回收處理體系建設規劃》等制度文件。
要提升投放水平,本月,要制定和公布生活垃圾分類目錄、分類投放指引、設施配置和作業規范。統籌組織推進所轄區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容器和投放收集點設置工作,推動生活垃圾投放智能化和數據化。落實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履行生活垃圾分類責任,加強指導監督。要逐步推行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模式,大力推進樓道撤桶,新建樓盤樓道一律采用樓道撤桶定點投放模式。12月份前,要搭建“互聯網+垃圾分類”公眾服務平臺,為市民提供宣傳、查詢、預約回收等服務。社區、居住小區要在顯著位置設置公示欄,包括容器分布示意圖、分類收集去向、責任人、咨詢舉報電話等內容。
要規范分類收運。提升機械化作業水平和分類收運能力,確保配備滿足生活垃圾分類清運需求、密封性好、標志明顯、節能環保的專用收運車輛。規劃、建設并升級改造轄區內的垃圾房、轉運站等分類設施,強化對垃圾桶、收集點、壓縮站等設施設備的維護保潔。落實“專桶專運、專車專運、專線專運”,合理規劃線路,增加運輸頻次,確保及時清運,杜絕“混收混運”。要精準落實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全流程各接駁對接點責任,對收運單位發現所交的生活垃圾不符合分類標準的,應當要求改正;拒不改正的,收運單位可以拒絕接收,同時向所在地鎮(街)報告,由鎮(街)及時協調處理。要持續開展生活垃圾運輸車輛收運秩序整治,防止污水滴漏,接受社會監督,
要加快設施建設。全面啟動并加快推進與生活垃圾分類相適應的新一輪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力爭總處理能力達到2.8萬噸/日以上。大型機團單位、企業、大中型農貿市場就近就地配套建設餐廚垃圾脫水處理設施。新建、改建或者擴建住宅、公共建筑、公共設施等建設工程,應當配套建設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設施,確保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使用。
要推進資源化利用。進一步推進廢玻璃、廢塑料、廢木質、廢布碎、廢紙類等低值可回收物分流分類處理。增強再生資源回收系統與環衛收運系統“兩網融合”深度,加大資源回收網絡建設,確保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逐年提升。優化可回收物回收網點和大件垃圾投放拆解點布局,每3000戶至少配置1個可回收物回收點,每個鎮街建設1個以上可回收物分揀中轉站,有條件的區每個區建設一個大件垃圾拆解中心。加快建設廣州市綜合資源(大件家具)回收拆解處理中心項目。鼓勵農村地區對餐廚垃圾就近就地資源化利用,支持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產品推廣應用。
全方位覆蓋:城鄉全域同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行動計劃明確,中直駐穗單位、省直機關、駐穗部隊和廣州市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嚴格按照規定和標準率先在本單位開展生活垃圾強制分類,自覺接受人民群眾和媒體監督,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全市各級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業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城市管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統籌管理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住房建設行政管理部門負責督促物業服務企業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衛生健康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所屬醫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教育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所屬學校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文化旅游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本市旅游景點及星級以上酒店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發展改革、規劃資源、農業農村、市場監管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做好生活垃圾分類的相關工作;各行業協會負責制定行業自律規范,倡導成員單位積極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充分發揮區、鎮(街)、村(居)委會的主導作用和基礎作用,指導督促所轄區域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履行生活垃圾分類責任。要同步推開農村地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要大力開展各類示范創建工作,高水平推動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社區(居住小區)、示范鎮(街)、行業示范單位創建工作,建立各類型可推廣、可復制的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推廣模式。
要配強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力量,建立市、區兩級生活垃圾分類推廣中心。要實行生活垃圾管理社會監督員制度。每個鎮(街)至少配備3名生活垃圾分類專職督導員,每個社區至少配備1名生活垃圾分類專管員,監督、指導垃圾精準分類投放。將生活垃圾分類納入網格化服務管理。制定物業服務合同示范文本,督促物業管理企業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將有關生活垃圾分類行政執法結果納入物業服務企業的信用管理,形成約束機制。將生活垃圾分類納入星級旅游飯店和A 級旅游景區行業督促、指導內容,納入旅游行業誠信體系建設。要加大執法檢查處罰力度,落實生活垃圾分類常態化執法。將生活垃圾分類納入農貿市場、餐飲服務業、旅業的監督管理內容。要建立生活垃圾分類綜合考評制度,開展第三方檢查評估,每季度通報工作進展情況,每半年開展一次生活垃圾分類績效考核。對生活垃圾分類推進不力的單位進行談話提醒并予以曝光,確保工作落到實處。
全社會參與:讓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理念深入人心
行動計劃要求,要深入開展入戶宣傳、派發分類指引宣傳單,加強對居民的培訓指引,指導督促社區(小區)居民做好生活垃圾分類,提高生活垃圾分類知曉率和投放準確率。持續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社會宣傳活動,堅持生活垃圾分類從娃娃抓起,將生活垃圾分類常識和基本要求融入學校教育教學、綜合實踐活動,作為學生(幼兒)必須掌握的知識內容,積極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小手拉大手”實踐活動。加強生活垃圾分類從業人員、操作人員、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廣泛開展公益宣傳,利用車站、碼頭、機場、高鐵、公交、地鐵、樓宇電視、廣州電視塔、公園景區等公共宣傳平臺滾動播放生活垃圾分類知識宣傳片。發揮共青團、婦聯、工會、行業協會等組織的作用,凝聚廣大群眾力量。加強輿論宣傳引導,不斷增強生活垃圾分類宣傳的時效性和影響力。發揮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設施的宣傳教育功能,分片區、分區域、分批次組織轄區內黨員干部參觀生活垃圾分類教育示范基地。強化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責任,深入開展“共同締造”活動。發動黨組織、黨員、志愿者和群眾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提高公眾參與度和配合度,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區生活垃圾分類模式。將生活垃圾分類內容納入市委、區委黨校干部培訓課程,納入全市公務員網絡大學堂課程。將生活垃圾分類納入基層黨建任務清單,納入黨員示范崗位創建內容,納入“令行禁止、有呼必應”清單,納入在職黨員回社區開展服務工作內容。
加大投入加強保障 確保三年行動計劃落到實處
行動計劃明確:2019年,我市要全面啟動與生活垃圾分類相適應的新一輪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力爭居民生活垃圾分類知曉率達到85%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2020年,力爭居民生活垃圾分類知曉率達到95%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8%以上。2021年,形成具有廣州特色的政策完善、機制健全、技術先進、全程閉環、共同參與的生活垃圾分類新格局。力爭居民生活垃圾分類知曉率達到98%以上,與生活垃圾分類相匹配的生活垃圾處理能力達到2.8萬噸/日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40%以上。
行動計劃要求,各級各部門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加快推動廣州生活垃圾分類上水平、走前列,在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中當好示范和表率。各級各部門黨委(黨組)要加強對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領導,建立市直機關各部門黨委(黨組)和從區委到鎮(街)黨委(黨工委)書記為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第一責任人的領導機制,系統謀劃、強力推進,層層壓實責任。區委、區政府要把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情況作為向市委、市政府報告工作的主要內容。市直機關各部門、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要帶頭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專題調研,親自謀劃、部署、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各區及有關部門要制定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實施方案以及行動計劃落實情況要及時報送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聯席會議辦公室備案。要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經費列入市、區兩級財政預算,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財力情況加大生活垃圾分類投入力度,建立經費保障長效機制。要創新投融資模式,拓寬資金投入渠道,廣泛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形成多渠道、多層次、多元化的投融資機制。要建立完善生活垃圾分類補貼機制,鼓勵企業參與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