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世紀90 年代投資1.52 億元大手筆建設礦山,到浙江省首批綠色礦山掛牌企業、首批國家級綠色礦山,新開元是兩山理論的踐行者,也是成功代表;
從對爆破技術的不斷改進到粉塵治理的深入研究、砂石生產工藝的持續創新優化,新開元改變了傳統礦山高污染的負面形象,讓社會堅信小小的砂石骨料也可以大有作為。
如眼睛般對待礦產資源,如生命般愛護生態環境。在綠色發展理念的探索實踐中,新開元早已成為推動砂石行業發展進步的標桿。

成立:生于不凡 長風破浪
1990 年4 月18 日,國務院總理李鵬在上海代表黨中央、國務院正式宣布:中央決定同意上海市加快浦東地區開發。9 月,國務院批準了上海市政府開發、開放浦東新區的具體政策規定。浦東開發進入實質性啟動階段。自此,一個外向型、多功能、現代化的新城區開始奇跡般地崛起,幢幢高樓拔地而起,跨江大橋、交通干道、車輛隧道等貫穿八方。
然而,在礦產資源匱乏的上海,高質量的砂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該從何而來?
砂石骨料是混凝土中最基礎、最核心的原材料,其品質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混凝土的質量與壽命。為了滿足上海對砂石等質量的高要求,1995 年,上海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落子上海砂石材料的主要供應地之一——浙江湖州,成立湖州新開元碎石有限公司,并致力于做華東地區質量要求最高的砂石企業、做最高端的砂石產品。
此后,新開元投資1.2 億元大手筆建設年產量260 萬噸的砂石生產線,而當時砂石礦山的普遍產能只有20-30萬噸/ 年;設備方面,選用了當時世界上最為先進、能耗最低的全液壓調心推力軸承;在礦山管理方面,與香港石礦業巨頭——嘉華建材合作,借鑒香港石礦業先進發展理念,在礦山開采方式、砂石生產工藝、礦山環境治理等方面走在行業前列。
正因為對砂石高品質的追求、產能的高起點、裝備的高要求以及與先進企業進行合作,注定了新開元的誕生不同于普通砂石企業:不僅要為高鐵、高速公路、混凝土、管樁等提供質量更高的砂石骨料,更肩負著提高行業整體水平、推動砂石行業創新發展的責任與使命。
發展:肩負使命 揚帆征程
1998 年,新開元正式投產。之后便進入了長達10 年的培育成長期,一方面,由于缺乏規模化礦山運作的經驗,導致生產成本較高;另一方面,由于行業準入門檻低,同行間無序競爭導致產品價格較低。
但是盡管如此,新開元依舊十分注重礦山的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堅持礦產資源綜合利用與綠色循環經濟有效結合,將技術創新、改革發展的理念貫穿始終,打造智能環保、花園式的美麗礦山新標桿。
2006 年,新開元成為湖州市首批綠色礦山掛牌企業和浙江省首批綠色礦山掛牌企業。2014 年,新開元順利通過國家級綠色礦山驗收,被國土資源部正式授予“首批國家級綠色礦山”。
新開元重大發展節點
1995年
創建于湖州,注冊資金1.52 億元人民幣。
1998年
正式投產,年產量260 萬噸/ 年,并在行業內率先推廣采用自上而下臺階式開采、封閉式長皮帶廊輸送。
2005年
參與起草省級《綠色礦山創建指南》,首次提出“開采方式科學化、加工工藝環保化、企業管理規范化、資源利用集約化、閉坑礦區生態化”五化標準。
2006年
成為湖州市首批綠色礦山掛牌企業和浙江省首批綠色礦山掛牌企業。
2011年
被國土資源部授予“首批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單位”。
2012年
制定并實施《國家級綠色礦山建設發展規劃》,對礦區、辦公區、廠房進行綠化和環境整治工作。
2014年
順利通過國家級綠色礦山驗收,被國土資源部正式授予“首批國家級綠色礦山”。
2016年
入選湖州市生態文明標準化示范點;被評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2018年
成為全國綠色礦山名錄庫浙江省第三方核查評估機構;被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評為“發展建材服務業先進單位”。
2019年
獲得綠色礦山科學技術獎。
綠礦建設不遺余力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對于新開元來說,從成立初期,就十分注重礦山的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在爆破、粉塵、固液回收、高品質骨料加工技術等方面持續攻關,建立了綠色礦山生態文明建設長效機制,全面推進綠色礦山建設。
資源開采過程中,爆破工藝、技術的好壞直接關系到礦石資源利用率,影響整個開采、加工流程。好的爆破技術要求爆破效果好、震動等危害小,粉礦率低、爆破塊度均勻,后續石料加工環節產生的針片狀含量低,成品石料質量好,產生的廢料尾礦少。
新開元根據綠色發展理念和實際生產情況,研究開發數字化爆破技術——爆破數字智能化綜合處理系統,爆破布孔、測量只需要測量爆區少許代表性數據,系統將根據爆破數據庫和爆區地質情況自動計算得到最優化的爆破參數,在提高礦山爆破科技化、數字化水平和礦山爆破效果的同時,也提高了整個開采流程的生產效率、資源利用率和產品質量,創造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臺階式開采
針對礦山爆破過程中產生的粉塵和炮煙,新開元在粉塵源頭和產生過程中進行雙重控制。礦石加工過程,對整個破碎系統及料倉進行密閉,形成獨立的空間,避免粉塵外溢和二次揚塵問題;利用直線型水沖噴頭和錯列布局水沖噴頭技術實現石料無死角沖洗;針對干燥粉塵環境采用脈動袋式除塵器除塵、針對濕潤環境采用噴霧噴水抑塵。
據新開元總經理姚紹武介紹,根據粉塵排放的位置不同,新開元共總結出七種粉塵解決方案,并在除塵方案的研究過程中產生了很多核心技術。
當然,綠色礦山并不僅限于爆破、粉塵等環保治理,還包括尾礦廢渣廢水的綜合利用等,實現資源開發效益的最大化。
早在2010 年,新開元就開始對生產廢水固液分離技術進行了攻關研究,并在2013 年建成泥砂水固液分離系統,每年新增循環生產用水360 萬噸,并實現了廢污水零排放、生產用水100% 循環利用率、無需從外供給。而在生產廢水的處理過程中,能夠沉淀、回收和利用副產品泥砂近150萬噸,細砂顆粒達到320 目,較一般細砂回收技術多回收30 萬噸/ 年,資源利用率及企業綜合效益明顯提高。得益于此,新開元“固液分離系統”項目獲得了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科技進步類三等獎、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第六屆安全生產科技成果獎”。

新開元固液分離車間
技術創新永不止步
當前,砂石市場供需矛盾加劇,砂石價格一路上漲。在巨大利潤的驅動下,違法開采砂石現象時有發生,劣質砂石也乘機進入砂石市場,對工程質量安全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生產供應高質量砂石的呼聲日益強烈。
對于新開元來說,早在成立之初,新開元便肩負為市場提供高品質砂石骨料的使命。二十多年過去,在高品質碎石加工生產、機制砂生產工藝等方面,新開元從未停止創新的步伐。
我國砂石礦山普遍存在骨料表面泥粉含量超標、級配不合理、粒形差等問題,造成骨料質量差、使用價值低,難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針對這些問題,新開元不斷對砂石生產工藝進行改進優化,采用三級破碎、一級整形工藝,配以濕法水沖洗,將好的資源通過整形深加工,生產精品骨料、高鐵建設箱梁用專用骨料和高等級公路面層集料,極大提升了產品的品質和附加值。
目前,新開元精品石料、機制砂廣泛應用于高標號、高性能混凝土,用于眾多國家重點工程建設,如上海中心、虹橋機場、浦東國際機場、京滬高鐵、東吳國際雙子塔等。
而隨著優質天然砂資源逐漸枯竭,可替代的機制砂生產技術研究迫在眉睫。對此,新開元創新性地提出SCM 制砂理論,通過優化破碎,強調篩分,智能混合技術,實現優質機制砂的產出。
姚總表示,利用該技術制成的成品砂粒形圓潤、棱角少,各性能參數都可以媲美天然砂,是真正意義上可以替代天然砂的高品質機制砂。目前,該技術在國土資源部成功申報機制砂生產新技術(第四批國土先進技術),并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 項。
數字化礦山建設方面,近年來,新開元將PLC 智能控制技術、變頻技術、節電器和無功補償技術等先進技術集成到監管系統中,近五年單位產值能耗下降超過20%。目前,生產線控制精度、單產能耗、單產人員效率等關鍵指標居國內同行業領先水平。
從1995 年成立至今,新開元已經走過了二十多個年頭,累計取得國家授權專利近50 項,其中發明專利5 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專利1 項,并被評為浙江省專利示范企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生產工藝、發展理念、創新水平等持續走在行業前列。
但自身生產工藝、發展水平的提高不算真正成功,推動整個行業共同發展進步才是新開元的最終目標。
早在2011 年,新開元便成立技術中心,負責整個公司的技術創新和改造工作。近幾年,新開元技術服務中心承擔著對外輸出技術服務、技術支持的重任,將其多年積累的經驗和技術分享給行業同仁,為全國建筑礦山企業提供綠色礦山建設技術指導,助力行業進步,實現綠色發展。
作為全國首批綠色礦山企業,新開元的綠色礦山建設徹底改變了社會對礦山企業“晴天一片灰、雨天一路泥”的印象,取而代之的是草木蔥郁、環境優美的花園式礦山。
作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新開元對技術創新的不懈追求令人堅信,原本毫不起眼的砂石骨料也可以發展為科技型、智能型、發展型的綠色礦山企業。未來,隨著像新開元一樣優秀的砂石標桿企業不斷涌現,砂石行業將大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