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砂石礦具有分布范圍廣、采選工藝簡單、設計生產能力相對較低和運輸半徑短的特點。近年“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各地方自然資源主管部門逐步關閉了部分落后的小型砂石礦山,導致2018年京津冀、廣東和江蘇等地區砂石價格漲幅增大,2019年某些地區的砂石礦山資源出讓起始價達到約60元/噸。截止2020年4月,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全國砂石價格總體下降約2%,全國機制砂均價99.47元/噸,天然砂均價在127.05元/噸,相較2018年前,砂石價格仍處于一個較高水平(截止2020年4月主要城市砂石主流價格見下圖)。

(圖片來源網絡)
綜上,砂石總體供需缺口較大,砂石行業已然迎來大發展時代,但砂石礦山受環保空間的約束趨緊。目前砂石礦山正處于一個“機遇和挑戰并存”的時期。
我國于2018年6月正式發布了煤炭、黃金、砂石等九大行業綠色礦山建設規范,對綠色礦山建設“六大方面”做出了具體要求。各地方也根據“九大行業綠色礦山建設規范”發布了本省的綠色礦山建設規范,如安徽、河南等。創建綠色礦山可以有效地解決環保空間的約束問題,同時與國家政策相適應,保證資源綠色、可持續開發。
國內砂石礦山中,規模中小型的砂石礦山仍然居多,但可借鑒的綠色礦山建設經驗較少。中小型礦山不具備大型礦山的特性,但不能認為中小型礦山不能創建綠色礦山,應結合礦山具體的特點,堅持“一礦一策”的原則來完成中小型砂石礦山的綠色礦山建設工作。
1、工作目標
從2019年國家層面的綠色礦山建設工作來看,全國共建成953座國家級綠色礦山,各省數量約為40至50家。2020年國家綠色礦山遴選通知下發后,限定了各省申報國家級綠色礦山的數量原則上不能超過10個,國家級綠色礦山名額大幅縮減。
在申報國家級綠色礦山方面,中小型砂石礦山不具備其他行業大型礦山的實力,在申報國家級綠色礦山中處于劣勢地位。因此中小型砂石礦應結合礦山自身情況,優先以創建省級綠色礦山為工作目標。
2、礦區環境
砂石礦一般為露天開采,由于砂石礦產的特殊性,在穿孔、爆破、采裝、運輸、破碎和加工等過程都有產塵點并伴有較大噪聲,粉塵及噪音是影響礦區環境的主要因素之一。

(爆破揚塵,圖片來源網絡)
因此,中小型砂石礦應當注重減少粉塵排放,在礦山生產過程中采取噴霧、噴灑水或生物納膜、加裝除塵設備、配置車輛沖洗系統、密閉加工破碎車間等措施,以減少粉塵及噪音的排放。
礦區應配備完善的道路、供水、供電、環保等基礎設施,并且在生產區、生活區等區域依據GB/T13306配置足量的示意牌、簡介牌、崗位操作技術規程等。
由于場地限制,小型砂石礦山存在物料隨意堆放的現象,造成礦區整潔度整體降低。因此,小型砂石礦山應將物料進行定置化管理。尤其在危廢處理上,應嚴格按照GB18957的要求進行危廢處理,采取懸掛標準標識牌、“雙人雙鎖”等措施。

(物料露天堆放,圖片來源網絡)
3、資源開發方式
中小型砂石礦山應嚴格按照《資源開發利用方案》的設計,依據“采剝并舉,剝離先行”的原則進行開采。并制定中長期和短期開采計劃,推進采場工作面有序推進。最終邊坡應符合《資源開發利用方案》設計。

(采場作業面,圖片來源網絡)
中小型礦山應嚴格按照《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進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和土地復墾,貫徹“邊開采,邊恢復”的原則。在已經到達開采邊界的邊坡及時進行復綠,對不影響礦山生產的已損毀土地及時進行復墾,復墾要求應滿足TD/T 1036的規定。

(高陡邊坡,圖片來源網絡)
中小型礦山可以采用第三方定期監測以及礦山自我動態監測相結合的方法完善本礦山環境監測機制,如粉塵、噪音等投入不大的監測項目,可以購買相關監測設備進行自我動態監測。
4、資源綜合利用
采用除塵設施產生的石粉、泥粉等礦產資源應進行收集再利用。石粉可用于水泥、混凝土等制備,泥粉可作為土地復墾、土壤改良所用的材料,從而提高礦石的附加價值,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對于除塵用水、生活污水可以經過三級沉淀等方式循環利用,減少污水外排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5、節能減排
通過礦區環境和資源綜合利用中的措施,基本可實現粉塵、廢水和固廢的減排。但應注意在礦山生產中的節能降耗,中小型礦山應建立全過程能耗核算體系,建立礦山能源消耗臺賬,根據礦山自身情況編制節能減排計劃,逐步淘汰能耗較高的工藝與設備。
6、科技創新與數字化礦山
由于技術力量和資金實力的限制,中小型砂石礦山通常在科技創新與數字化礦山建設上相對薄弱。但中小型礦山應至少配備專門的科技人員,在礦山生產自動化方面進行技術改造,配備數字化礦山資源儲量模型,走出礦山數字化建設的第一步。
7、企業管理與企業形象
企業管理與企業形象是綠色礦山建設的內核,完善的企業管理制度能夠使得礦山有序發展,先進的企業文化能夠有效地促進生產,梳理出共同發展的辦礦理念能夠促進企業與地方的和諧發展,實現社會管理的共贏。
中小型企業首先應完善企業管理制度,健全工作機制,落實責任,在礦山管理中盡量留下管理痕跡,并定期組織培訓進行宣貫。同時,應豐富職工業余活動,開展黨工團建設。建立礦山黨支部、團支部,并向當地總工會申請建立企業工會,設立工會活動室,定期舉辦勞動競賽和公司年會等活動。另外,中小型砂石礦山應建立企業與員工業績同步增長機制,充分調動職工積極性,樹立主人翁意識。
小結
隨著環保政策的逐漸完善和民眾環保意識的增強,砂石行業的發展進入“機會和挑戰”并存的時期。砂石礦山的發展正逐步走向正規化、規模化、綠色化。砂石資源作為我國重要的戰略性資源,盡早創建綠色礦山成為砂石礦山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小型砂石礦作為砂石礦業的“毛細血管”,應當抓緊開展綠色礦山建設工作,盡快完成綠色礦山升級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