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轟鳴,傳送帶勻速運轉。一頭“吃”進去的是石塊、磚渣、鋼筋、木屑、纖維袋等攪和在一起的建筑垃圾,另一頭“吐”出來的是顆粒均勻的碎石——可以百分之百利用的建筑材料。9日,參加全省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現場推進會的與會人員,一同走進位梅溪湖畔的云中科技油松基地,一條條“變廢為寶”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生產線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記者了解到,目前長沙已啟動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特許經營工作,將建設6座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處置基地,單座處置規模200萬~300萬噸/年,其中岳麓區、長沙縣已完成特許經營企業招標。
A 今年全省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接近30%
項目建設中產生的廢棄物、居民裝飾裝修房屋過程中所產生的棄料、盾構渣土……這些都屬于建筑垃圾。建筑垃圾主要包括工程棄土、拆除垃圾、裝修垃圾、工程垃圾等。
近年來,我國每年產生的建筑垃圾超過35億噸,建筑垃圾已占城市垃圾的70%以上。目前的建筑垃圾處置方式仍以填埋、堆放為主,全國建筑垃圾的整體資源化利用率約10%。
據省住建廳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全省建筑垃圾產生量約6800噸,其中資源化綜合利用率約28%;預計全年達1.7億噸,全省資源化利用率接近30%。
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建筑垃圾大體上分為直接填埋處理或露天堆放、直接利用、做成再生建材產品、做成再生道路材料四種處置方式。而云中科技的處置方式就是第四種資源化利用方式,即做成再生瀝青混合料、再生水穩混合料、再生填料等。這種方式技術水平和附加值較高,單個道路項目的產品使用量巨大、能機械化施工,垃圾消化量巨大。

B 每小時能處置100噸裝修垃圾
長沙每年產生上千萬噸建筑垃圾,如何處置成為政府部門關心的大事。今年8月,云中科技拿下岳麓區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特許經營項目,這是長沙6個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特許經營項目中首個落地項目。
記者在云中科技油松基地看到,這里分布著9條各類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生產線,包括湖南第一條建成投產的裝修垃圾處置生產線,還配備了湖南乃至全國第一條外摻劑生產線。基地占地約200畝,建筑垃圾年設計處置能力為300萬噸,建筑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率達95%以上。
“建筑垃圾成分復雜,并不是所有的都可以用。我們攻關了建筑垃圾生產過程中雜質純化技術,將能用和不能用的精準分離開來。”云中科技副總經理、項目首席專家吳超凡博士告訴記者,比如裝修垃圾因物料種類復雜,導致處理難度極大。這條裝修垃圾處理線經過“兩篩兩吹、兩揀一破”,將垃圾主要分為重質惰性物、輕質物、危廢品。
其中,含量約占85%的紅磚、水泥塊、陶瓷、石膏板等重質惰性物,可做成再生水穩混合料;約有12%的木材、紙、塑料等輕物質,作為焚燒發電燃料;約有0.5%的危廢品,送專業機構無害化處置,單條線處置能力每小時能達100噸。
C 力爭2021年形成可推廣可復制的技術路徑
記者了解到,油松基地為岳麓區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特許經營的臨時過渡基地,永久基地位于岳麓區蓮花鎮云蓋村,項目用地已納入《長沙市建筑垃圾治理專項規劃(2018—2035年)》。
云蓋基地規劃用地面積為200畝,計劃總投資約2.5億元,將以最高環保標準建設,建立一個全封閉、工廠化的建筑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基地。基地建設以建筑垃圾道路材料化的技術路線為主,共規劃布局5條建筑垃圾處置線和7條再生產品生產線。四類建筑垃圾年設計處置產能為300萬噸,7類再生產品年設計產能為410萬噸。
云中科技計劃以云蓋基地為基礎,籌建云中科技總部大樓和科研中心,打造公司上市總部基地、國家級全類型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基地和科研基地、建筑垃圾資源化新裝備和新材料制造生產基地。
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長沙將強化市、區兩級統籌協調,發揮示范項目的引領作用,逐步開展棄土類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試點,在開福區先行開展工程渣土和盾構土資源化利用的區域試點,力爭2021年底形成可推廣、可復制的技術路徑。同時將升級和完善平臺功能,將工地、車輛、場地、項目全面納入監管平臺,實現監管的流程化、可視化和透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