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4月28日從云南省自然資源廳了解到,云南省積極推動長江經濟帶(云南段)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工作,截至2020年底,項目涉及的380座礦山已全部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共投入資金2.2億元,生態修復面積超2萬畝。 據介紹,云南省長江經濟帶(云南段)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工作實施范圍為金沙江及赤水河沿線10公里范圍內,包括迪慶州、麗江市、大理州、楚雄州、昆明市、曲靖市、昭通市7個州(市)22個縣(區)。經相關部門核實確認,該范圍內云南最終納入生態修復項目共計380座廢棄露天礦山,治理任務面積1347.21公頃。 云南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王衛國說,結合云南實際,云南省長江經濟帶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項目按自然修復、綠化修復和工程治理3種模式開展治理,以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選擇鄉土植物進行生態恢復,用最小的投入實現最大的收益,取得了周邊群眾普遍受益、礦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防范化解礦區地質災害隱患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