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礦一般都要建尾礦庫,這是保護生態環境的必然要求。然而,記者日前在樂東黎族自治縣采訪,走進一個生產黃金的礦山,這里不再建尾礦庫,卻得到相關領域專家的點贊。
海南山金礦業有限公司礦山一角
黃金尾礦制磚
8月13日下午2點,樂東千家鎮,海南金惠環保節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惠環保公司),數十輛大貨車排隊等著裝磚外運。“目前每天生產40多萬塊磚,仍然供不應求。”金惠環保公司董事長陳建營說。
記者觀察到,雖然產品是磚,但生產車間的機械化程度很高,流水線上到處是傳送帶和機械臂,車間不見燒煤的窯洞。這不是一家傳統的磚廠。
陳建營說,磚廠的設備有不少是進口設備,燒磚用的是天然氣,最重要的是,燒磚用的原材料全部來自海南山金礦業有限公司選礦產生的尾礦,生產的磚質量過硬,深受各地建筑商歡迎,被客商們譽為“金磚”。
據了解,2019年金惠環保公司投資1億多元,建設這個現代化制磚生產線,是基于海南山金礦業有限公司采用新技術研發新工藝,黃金選礦實現從化學方法到物理方法的根本性突破,尾礦100%實現無害化,成為制磚的優質原材料。
一次選礦革命
把金礦石變為黃金,現代工藝普遍是用化學藥劑浸出,在海南山金礦業有限公司,已經找不到存儲、使用化學藥劑的蹤跡。
“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明確提出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作為采礦業,必須跟上新時代步伐。”海南山金礦業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楚緒海說,傳統工藝提煉黃金,尾礦里含有選礦化學藥劑,即使科學處理也會對環境造成影響。為了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該公司下決心科技攻關,解決尾礦影響環境的難題。
2018年,海南山金礦業有限公司與東北大學開展聯合科技攻關,投資3700多萬元,在實驗室取得原創技術基礎上,反復進行工業驗證試驗,突破多項技術瓶頸,成功研發“短流程雙套尼爾森超重力-浮選聯合”綠色提金技術,實現物理分離方式選礦。
楚緒海說,2019年8月,采用新工藝的選礦廠一次試車成功,產生的尾礦經國家權威實驗室鑒定,達到一般固體廢物Ⅰ類標準,實現資源化再利用,尾礦變廢為寶,在黃金選礦歷史上,這是一個巨大的突破。
打造國家“綠色礦山”
海南山金礦業有限公司是2009年山東黃金集團與海南省相關單位共同出資成立的國有企業,2019年以前采用傳統選礦工藝生產,目前兩座尾礦庫已經全部閉庫復墾,進行了綠化改造。
“如果尾礦不能運走再利用,我們就必須再投資5000多萬元新建一個尾礦庫來存放,每年還要花600多萬元來維護尾礦庫。”海南山金礦業有限公司選礦廠廠長欒禮香說,采用新工藝,尾礦實現再利用,不僅節省建設和運行尾礦庫的費用,而且每年銷售尾礦和廢石還增收300多萬元。
去年,海南山金礦業有限公司選礦新工藝及尾礦綜合利用技術獲得中國黃金協會科學技術特等獎、中關村綠色礦山產業聯盟科技進步一等獎,海南山金礦業有限公司因此還獲得“中國礦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單位”和國家“綠色礦山”等榮譽,并通過海南省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中國工程院院士、礦物加工工程專家孫傳堯介紹,海南山金礦業有限公司研發的選礦新工藝和尾礦綜合利用技術實現了無尾無廢礦山,該項成果整體居國際領先水平,建議在同類礦山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