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修垃圾經再加工將轉變成“海綿城市”專用建材!9月3日,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回收利用聯合研發工程中心在廣州南沙正式揭牌,同時明珠科學園“無廢工地”試點項目建設全面啟動。據悉,該“無廢工地”預計明年建成,將成為廣州首個“無廢工地”。建筑垃圾變身“海綿城市”專用建材。建材據統計,我國每年建筑垃圾的產生量近35億噸,占城市垃圾總量的30%-40%,回收利用率不足5%。目前,國內有許多城市已經開始試點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據不完全統計,廣州乃至全國,仍然沒有一個先進、科學而又全面的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回收利用技術集成工程研究中心暨循環共生產業示范基地。

而“無廢工地”是對裝修垃圾進行篩選、分類、粉碎、加工,轉變成“海綿城市”專用建材、環保磚、路邊巖石等再生建材后,重復投入工地建設。這是將固體廢棄物對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建筑發展模式。中鐵建設南方公司以所承建的明珠科學園項目為試點,探索建立工地垃圾從收集、運輸、處置到資源化利用再生產品生產流程;通過對工地污水進行一體化回收處理后,實現循環利用,減少水資源浪費;通過技術處理,將生活垃圾、工地污泥轉化成熱電能供應和有機復合肥等,持續推進建筑垃圾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力爭使建筑垃圾申報核準率、收運率、安全處置率達到100%,將建筑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率從現在的5%提高到95%,實現建筑工地循環共生的管理目標。

“國家正在積極推進“無廢社會”的建設。‘無廢工地’是‘無廢社會’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國家、社會、人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陳勇全程參與了從提出倡議到試點建設的全過程,他表示,“無廢社會”第一批有16個試點,目前在準備部署第二批試點,第二批試點的范圍較廣,涉及到100多個城市。同時將積極推進“無廢學校”、“無廢社區”的建設,力爭從各個方面助推“無廢社會”的實現。創建“循環利用完整閉環” 實現建筑工地零排放“無廢工地”將由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回收利用聯合研發工程中心推動落地。該中心由中鐵建設集團南方工程有限公司攜手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三方聯合打造。未來將在建筑工地研發創建“建筑垃圾循環利用的完整閉環”,實現建筑工地零排放、碳中和的目標,為“無廢城市”建設、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做出貢獻。

“工程中心要以技術創新為手段,圍繞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節能環保和新能源等領域,開展具有知識產權的自主創新,不斷增強科技實力和核心競爭能力。”中鐵建設集團副總經理、總工程師錢增志表示,在‘十四五’期間中鐵建設將加大對‘無廢工地’、低碳綠色建筑的研發力度,力爭在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上提供鐵建方案、貢獻鐵建力量。”

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回收利用聯合研發工程中心集“產、學、研、創、科普”于一體,將面向國家和地方“十四五”環保專項規劃和社會綠色發展需求,進行科學布局、關鍵技術開發,并將研發成果轉化為產業化應用,為社會各界提供成熟的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回收利用技術方案,未來將建成具有較強開發能力、獨有知識產權的省級乃至國家級工程中心。中心將持續參與國外先進固體廢棄物資源化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與創新,為行業培養、聚集、輸送高層次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合作與交流,推動中國固體廢棄物資源化事業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