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民本,百億民本。這是湖北武穴民本集團的愿景。
民本集團從石灰巖開采起步,常人眼中“開山炸石”吃資源飯的礦業企業,何以立下百年愿景?民本集團一班創業者給出答案:民本從2005年成立,就立志做綠色礦業的探索者和實踐者,做新型建材集群化高端化發展的排頭兵,為武穴乃至全省礦業的高質量發展樹立標桿。

尾泥廢水分離車間
17年厚積薄發!秉持這樣的宏大愿景,民本集團從生產溶劑灰巖、砂石等基礎建材的小型企業,發展成為擁有綠色開采、新型環保建材制造、氧化鈣深加工、機制砂石、智慧物流服務等長產業鏈的大型企業集團,先后捧回“國家級綠色礦山”“國家級綠色工廠”“全國綠色礦山20強”“中國建材企業500強”“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等響當當的金字招牌。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發揮產業新優勢,打造產業新業態,以創新釋放活力源,讓每一份資源發揮最大價值,打造長江流域最大的優質氧化鈣生產基地,實現‘十四五’末年收入超100億元,為武穴沖刺全國百強縣作出積極貢獻。”站在新的起點上,民本集團信心十足,當仁不讓。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10億元改造生產線,做綠色礦業的實踐者
隆冬時節,武穴民本礦業礦區內綠意盎然,干凈整潔。
沒有機器轟鳴,沒有塵土飛揚,也不見運輸車輛。
極目遠眺,兩條長長的皮帶長廊架在空中,宛如兩條巨龍穿過山林田野,一頭連著礦山,一頭直抵長江。
“砂石從山上開采后,利用封閉皮帶廊道運到集團公司物流園,經水洗篩分深加工為成品后入倉堆存,然后又通過皮帶廊道輸送到江邊碼頭發貨。”民本集團總經理林國祥告訴記者,砂石骨料作為大宗產品,以前都靠重型貨車運輸,由此帶來的環境污染、交通安全等問題一直是困擾礦山綠色發展的老大難。公司建設了這套綠色運輸帶,砂石不落地,作業區內封閉加工,所以看不見運輸車輛,也沒有粉塵。
林國祥介紹,為了實現綠色加工和綠色運輸,民本集團投資10億余元,對原生產線、皮帶廊道進行大規模改造,現已擁有兩條全封閉環保型生產線、兩條7.5公里皮帶長廊環保運輸線以及先進的水洗篩分工藝和污泥處理系統。
“要算經濟賬,更要算生態賬。”林國祥說,民本集團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將其貫穿于礦山建設全過程、各方面。“雖然技改投入不小,但是工作效率提高了,大幅降低了沿途運輸環境破壞,減少道路運輸帶來的安全隱患和揚塵污染。”

民本碼頭
階梯開采,無塵作業。來到開采區,記者看到,采石從山頂階梯形向下,每12米一個臺階,分層開采,并將邊坡堆土復綠。一階采完再開采下一階,再堆土復綠,山體外部依舊是青山不改。在鉆孔施工中,鉆機油改氣,徹底消除了燃油對環境的污染。在爆破施工中,采用深孔爆破模式,減輕炮振對周邊的影響。在石料破碎上,采用全封閉式破碎和篩分工藝,實現無塵化生產,確保礦區無揚塵。
循環利用,變廢為寶。廢水、廢渣是礦山企業普遍面臨的環保難題,洗砂泥水無法處理,不僅造成水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還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新瓶頸。2016年,民本礦業主動停產4個月,投資1.2億元建成兩大尾泥廢水分離車間,碼頭廢水通過專用管路回流至生產線進行處理,實現了在1500萬噸砂石產能下的水資源循環利用,沉淀下來的泥土經過壓塊處理,用于填埋復綠或者制成燒結磚。
轉型升級鳳凰涅槃
規范化規模化發展,于變局中開新局
武穴市石灰巖資源豐富,探明儲量近20億噸,礦區臨近長江,運輸條件得天獨厚。兩者結合,采礦業風生水起。
呂文龍,民本集團董事長。2005年,已在華中師范大學任教15年的呂文龍同兄弟呂武龍一起回鄉創業,選擇進軍這一領域。當年7月,武穴市民本礦產資源開發有限公司礦山和碼頭選址雙雙落地武穴市田鎮馬口村。
與其他熱衷“賺快錢”的采礦企業相比,民本一開始就顯示出完全不同的格局。
當時,市場秩序不規范,有些礦業企業手續不全就“野蠻生長”,而民本一分錢沒賺,先投入近百萬元辦理采礦權等合法手續。“有的礦老板笑我們傻,但我們堅信,只有依法合規,企業才能經營長久。”呂家兄弟信念堅定。
后來的發展證實了他們的遠見。當市場秩序整頓、環保要求提升等風暴襲來,許多企業在大浪淘沙中衰落、消失,民本卻搶抓機遇,不斷轉型升級,做大變強。
大盤取厚勢,落子開新局。
民本礦業初期產品以溶劑灰巖為主。2007年,企業迎來第一次轉型升級,成功開拓砂石市場——
當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2008年財政、貨幣政策雙重發力,2009年廣義基建投資同比增速達40%以上,砂石需求急劇增加,民本礦業在砂石市場賺得盆滿缽滿。但呂家兄弟并未盲目擴大規模,而是著力于企業綠色發展,投資解決砂石的綠色運輸等瓶頸問題。2010年,民本礦業提出修建自有碼頭,并開始辦理皮帶廊道手續。
2013年,民本礦業迎來第二次飛躍,砂石生產邁向規模化——
強強聯合,優勢互補。與浙江湖州德清恒鑫投資有限公司股權重組,給民本礦業帶來浙江湖州的砂石綠色規范發展經驗,以及先進的生產理念。這一時期,民本礦業砂石生產邁向規模化;在鄂東民營砂石礦企中最早應用全程水洗工藝;封閉式皮帶廊道運輸系統建成投運。到2015年,民本礦業的砂石產能進入全國前列,自有碼頭結合皮帶廊道,成功突破物流瓶頸,建成兩大壓濾車間,采用國內先進的泥水分離工藝,不排一滴污水進長江,處理廢水能力全國第一。
2018年,民本礦業再次拓展新業態,打造馬口新型建筑建材產業園——
馬口新型建筑建材產業園采用延伸產業鏈和融合發展的新理念,布局有長江智能物流、氧化鈣(冶金石灰)、綠色機制砂石、新型墻體材料、PC預制構件、高新鈣產品等六大項目。民本集團公司是產業園的核心企業和建設實施主體,目前正在實施4個項目,分別是年產450萬噸氧化鈣項目、年產3000萬噸機制砂石項目、新型墻體材料項目及馬口智能物流園和集裝箱綜合碼頭項目。這些項目建成后,民本集團的產業鏈將從石灰巖的綠色開采,向環保建材的精品制造、智慧物流以及產業園融合發展等高端延伸。
集群化布局高端化發展
打造產業新業態,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作為沖刺“全國百強縣”的種子選手,綠色建材是武穴工業強市、產業興市的重要抓手之一。
如何將企業發展與地方產業規劃融合,并發揮引領示范作用?
“錨定產業定位,集群化布局,高端化發展,推進企業向園區集中,園區向主導產業聚焦,讓良好的產業生態成為最持久的競爭力。”呂文龍說,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民本集團主動擔起責任。

民本廠房
民本集團與武穴市政府合作建設馬口新型建筑建材產業園,全產業鏈發展綠色建材。武穴市為此專門成立民本集團服務專班,與屬地田鎮辦事處、大法寺政府等一起一周一小結、半月一調度。
產業園計劃投資50億元,建成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約100億元,這無疑將為武穴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同時加快企業自身產業升級。
石灰巖最簡單的利用方式,是用作冶金工業的溶劑,以及破碎后用作建筑行業的砂石。這也是武穴市石灰巖企業最主要的產品。
“資源的價值遠沒有被開發出來。”民本鈣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葉旭玉介紹,民本集團投資15億元建設的年產450萬噸氧化鈣項目,目前在馬口新型建筑建材產業園內加緊施工,明年上半年就可投產。“在這里,把石灰巖加工成氧化鈣,每噸售價比過去翻9倍。”
葉旭玉說,氧化鈣是基礎工業原料,被稱為“工業味精”,廣泛應用于特鋼冶煉、有色金屬、精細化工、醫藥食品和環境治理等行業,市場巨大。“公司力爭將本項目打造成長江流域最大的優質氧化鈣生產基地。”
隨著長江大保護力度不斷加大,黃砂的開采受到嚴格限制。為滿足建筑施工需要,國家大力推動機制砂生產,以部分替代黃砂。民本集團搶抓風口,迅速上馬3000萬噸機制砂石項目。目前,一期1000萬噸生產線已經投產運行,二期項目也在加快推進,同時對生產線實施智能化改進,機制砂產業正朝著集約化、規模化、生態化的高質量發展目標邁進。
船來船往、上貨卸貨,馬口工業園集裝箱綜合碼頭一片繁忙。該碼頭規劃建設可停靠萬噸級貨船泊位3-5個,年通過能力3000萬噸,是馬口智能物流園建設項目之一,這個現代化的水陸港口運輸樞紐,將打通與上海洋山港集裝箱運輸通道,把貨物輻射到京津冀和珠三角地區。同時,民本集團還將建設互聯網營銷平臺和船舶運輸智能系統,建立本地企業與經銷商、終端用戶信息共享的運銷平臺。
推動高質量發展,以創新釋放活力源。2020年12月,民本集團到中國建材北京總部交流學習,就資源綜合利用,智慧礦山等方面深入探討,再一次拓寬了視野,激發了“野心”。下一步,民本將與國內建材業一流企業攜手,將產業鏈拉長、加粗,延伸到礦產資源智慧勘查、精細選礦、集約開發、精深加工、新材料應用、尾礦再生、環境修復等領域,不斷提高礦山資源的節約與綜合利用水平,打造產業新業態,讓每一份資源發揮到最大價值,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夢想在前,使命催征。百年民本,百億民本,闊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