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據科技部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發布績效綜合評價結論,由中國建筑發展有限公司牽頭承擔、中建生態環境集團有限公司具體實施的“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建筑垃圾資源化全產業鏈高效利用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圓滿結題。
該項目是國家科技部綠建專項中建筑垃圾資源化領域設立的首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下設7個研究課題,參與單位包括28家具有行業領先優勢的高校、科研院所和產業公司。項目以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為總體方針,統籌建筑垃圾資源化全產業鏈關鍵環節,立足解決建筑垃圾產生、分類、再生處置及工程應用的關鍵問題,研發適用于城鎮化建設、符合建筑工業化發展方向、利于大規模利用的材料與制品、工藝與裝備、技術與標準。
項目圍繞產業鏈各階段設置“減量、分類、高效處置、再生產品研發、示范應用”等研究內容,集合國內行業優勢資源,重點研發突破“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建筑垃圾源頭減量、分類綜合技術”“再生骨料破碎、分選、分離模塊化工藝和裝備及品質提升技術”“裝配式再生混凝土系列構件及結構應用成套技術”“高品質裝飾、結構、功能一體化再生混凝土制品制備和應用技術”“基于海綿城市理念的滲蓄功能材料制備和應用技術”“渣土類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集成技術”等關鍵技術,解決“再生塊體混凝土、再生混合混凝土設計統一理論框架”等2個科學問題。
項目執行期共發表學術論文75篇,申請專利62項(發明專利44項,含國外發明1項),出版專著5部;取得的新技術20項,新裝置1項;項目共制定標準15項,包括國家標準1項,行業標準4項;培養研究生39名,其中博士生4名;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包括“廢舊混凝土再生利用關鍵技術與工程應用”技術1項(課題3主持),“建筑固體廢物資源化共性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應用”技術1項(課題2、課題6參與)。在完成大量試驗、理論研究及技術論證的基礎上,項目各課題按照任務書的要求開展大量產品、技術和裝備的應用示范,完成建筑垃圾源頭減量裝備與分類技術示范1項,建成年處置百萬噸建筑垃圾示范生產線4條,并開展多項再生建材規模化應用,包括再生骨料裝配式建筑示范工程面積4.86萬平米,再生渣土底基層道路示范里程63公里,再生材料滲蓄工程應用面積102萬平米。
中建生態環境將通過建筑垃圾資源化研究推動科研水平穩步提升,打造“科技賦能產業,創效支撐發展,創新引領未來”科技品牌,樹立行業標桿形象,助力無廢城市建設,加快再生資源循環利用,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貢獻智慧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