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水利水電第一工程局有限公司堅持把基層黨組織作為綠色發展第一推手,通過黨建引領,高質量、高標準實施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措施,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生態保護體系。通過劃分“黨員責任區”,設立“黨員責任崗”等系列方式方法,爭創生態文明示范工程,打造綠色施工典范,努力做到一個黨員、一面旗幟、一個片區、一方生態。

打造“綠色典范示范性”棄渣場
由中國水利水電第一工程局有限公司滇中引水工程大理Ⅱ段砂石加工系統施工1標項目部負責修建的大理海東5#棄渣場,總容量約148萬立方米,占地面積13.92平方公頃,堆渣最大高度52米,棄渣邊坡坡比1:30,等級為3級。在渣場使用之初,按照施工圖紙完成了渣場內的擋渣墻(壩)、截排水溝、盲溝、導墻、消力池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使用過程中嚴格按照“自下而上,逐層棄渣,分層碾壓”的棄渣原則進行棄渣。同時遵循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嚴格落實“先攔后棄、先排后棄、邊施工邊治理”的要求,現階段已完成棄渣堆存65萬方,棄渣場邊坡防護工程(高程EL.2080-EL.2090)網格梁澆筑施工完成,為下步覆土和綠化工作做好準備。今后項目部將持續規范過程堆渣,逐步完善棄渣場邊坡防護工程和生態修復治理,將海東5#棄渣場打造成“綠色典范示范性”棄渣場。

打造“表土保護示范”工程
項目部對施工生產生活區所涉及的表土按“能剝盡剝”的原則進行剝離收集,并將其設立為“黨員責任區”,明確四個堆存原則,即:表土邊坡平整有序;標識標牌齊全且擺放規范有序;播撒草籽覆蓋全面,邊坡綠化到位;裸露邊坡全面覆蓋密目網。截止目前,黑家營棄渣場表土場已堆置表土92600方,并按設計要求在表土場下游采用編織袋擋墻作為臨時攔渣壩,按照頂寬1.2米,底寬3.2米,擋墻高2.5米,兩側邊坡1:0.4,按“品”字形分層錯位碼砌,防止水土流失。同時在表土體邊坡播撒草籽、苫蓋密目網等措施,多措并舉做好表土保護。
打造“綠色砂石料場”開采區
黑家營料場作為人工骨料料源、場地地形總體較順直完整,開采區內大型溝谷不發育。本次擬定開采范圍高程在2060~2200米間,高差140米,地下水位處于開采底界以下。規劃開采總量為98.68萬方,其中規劃開采有用量66.82萬方,無用量32.05萬方。

在料場開采施工中,項目部嚴格按照“自上而下”的原則進行分臺階開采,為盡可能地充分利用料場資源,生產更多的、質量合格的砂石骨料,項目部在料場開采前對料場剝離層進行清除,并拉運至渣場堆放。同時沿礦界線布設護欄進行圍擋,防止開采過程中對外界生態環境造成影響。料場周邊也布設了截排水溝,截排水溝伴隨著料場的開采同步跟進施工,將雨水引至附近的排水系統。截至目前,石料場EL.2128平臺以上已全部開挖完成,EL.2116平臺爆破開挖完成60%,累計開挖完成66萬方左右。接下來,項目部將按照“臺階形成一級、綠化一級”的水土保持原則,及時對終了平臺進行植被恢復或復耕等處理,提高綠化效果。

打造“綠色加工系統”車間
黑家營砂石加工系統試運行投產時間為2020年9月15日,較合同工期提前100天。該加工系統全工期內共需提供約126.11×104立方米(含噴混凝土)混凝土所需的骨料用量。其中碎石料約80萬立方米,砂料約57萬立方米,塊石料約0.56萬立方米。

走進生產加工車間,只能夠聽見機械轟鳴聲,卻不見想象中的灰塵撲面而來,所有的加工毛料進入鄂破機后,產生的細微揚塵全部被兩個如“巨人”般的吸塵器納入腹中,待其“消化”后從底部預留口緩慢流出。再轉向高速運轉的皮帶機,皮帶兩旁的霧狀噴淋裝置,讓整個加工車間變得濕潤、干凈,全封閉的下料口,使其在裝車過程中對外界環境沒有絲毫影響,周邊環境優美,空氣清新。

建設“安全、優質、生態、民心、廉潔”的世紀工程,中國水電一局將持續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堅持黨建引領,帶領全體參建人員以創建文明工地為抓手,打造綠色施工典范為目的,奮力將滇中引水工程打造成綠色典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