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學調查所近日傳來捷報,該所地質技術人員在江永縣大泊水鉛鋅礦勘查過程中,新發現2條破碎蝕變帶型鈷礦脈。

老硐中的粉紅色鈷華
江永縣大泊水鉛鋅礦自上世紀70年代被湖南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學調查所首次發現以來,一直以東西向破碎蝕變帶型鉛鋅礦脈為主要勘查開采對象,開采活動集中在礦區東部。年初,為實現礦山增儲上產,礦業權人正式委托湖南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學調查所開展礦區勘查工作。該所迅速組織技術人員對礦區老硐進行了系統測量編錄及踏勘調查,相繼在礦區西部老硐及地表發現南北向鈷礦脈。
鈷,是一種高熔點和穩定性良好的磁性硬金屬,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機械制造、化學和陶瓷等領域,是研發尖端科技必不可少的原材料。地殼中鈷的平均豐度僅為0.0025%,且90%呈分散狀態,加劇了開采與提取的難度。
湖南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學調查所工程師龍利表示:“前期老硐調查中,在礦山西部發現有南北走向破碎帶石英脈型銅鈷礦,其中老硐控制長度達到40米,寬度為0.5米至1.2米,在老硐中陸續可見粉紅色氧化型的鈷華。經化驗顯示:鈷的品位有0.02%至0.26%;銅的品位為1%至10%,能達到一般工業品位要求。”
資料顯示,2022年我國已探明鈷礦資源基礎儲量約為15.87萬噸,絕大多數為伴生資源,單獨的鈷礦床極少。國內鈷產量包括氧化鈷折算為鈷每年總計約600噸~700噸,鈷產量尚不能滿足國內需求,每年約有半數需進口。
“本次發現的銅鈷礦礦石類型屬于輝砷鈷礦,是湘南地區首次發現原生鈷礦,不僅拓寬了湖南省鈷礦找礦版圖,也豐富了鈷礦找礦類型。”龍利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