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在飛速發展的過程中,建筑垃圾應該如何處理?對此,四川省成都市從源頭、過程、末端全方位發力,全鏈條助推建筑垃圾煥發綠色生命力。
變廢為寶“重生路”
在三環路成致路段施工現場,2公里的在建路段下方鋪墊了由建筑垃圾“變廢為寶”的再生材料——這是省內首次將建筑垃圾再生材料應用于市政道路建設。據悉,今年內,成溫邛高速公路擴容、五環路貫通工程等高(快)速路也將大規模應用建筑垃圾再生材料進行鋪設。
在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工廠里,大型智能設備正開足馬力分類處理建筑垃圾。
“建筑垃圾精準分類后將運往生產車間,經生產線‘消化’后,‘吐’出再生材料,用于鋪路建設等。”相關負責人介紹道,“以往城市道路建設采用的是連砂石,大多取自河道或礦山開采等,會造成自然資源的消耗浪費。”在收運建筑垃圾過程中,相關部門在源頭進行“拆解”,隨后將建筑垃圾運輸到工廠進行加工。工廠內部采用全封閉環保布局,屏蔽聲光污染,實現能源自循環。
建設不愁地方、處置不愁原料、產品不愁銷路——只有形成一個閉合的建筑垃圾循環處理鏈,建筑垃圾的“重生路”才能真正通暢起來。目前,三環路成致路段節點工程項目中已應用了1萬立方米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同時,成溫邛高速公路擴容、五環路貫通工程等交通基礎建設項目預計實現碳減排近萬噸。
垃圾治理“數字化”
建筑垃圾治理是個系統工程,涉及多個方面、事關多個主體。要更高效地實現綠色循環,數字化治理能力至關重要。
成都市正立足超大城市精細化管理,以“搭平臺管全程、梳環節優流程、拓應用提質效”的總體思路,按照“應處盡處、應用盡用”的原則,通過“全流程智能監管、全環節流程再造、全行業能力提升”,推進建筑垃圾系統治理和城市高質量發展,成都市建筑垃圾處置監督管理信息共享平臺應運而生。
據悉,該平臺通過整合跨行業、跨區域、跨層級的數據資源,實現建筑垃圾處置的“一網通辦”和“一網統管”,提升政府執法效率,減少辦事群眾的跑腿次數。同時,為施工和運輸方提供全過程信息調度服務并配備預警和信息公示功能;借助實時監控和智能審批,有效監管建筑垃圾運輸,促進跨部門合作和信息共享,推動建筑垃圾處理的安全、規范與有序。目前,平臺已處于試運行階段。建筑垃圾處置核準“一網通辦”系統已在全市23個區(市)縣運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