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昔日關停礦井到成為精密制造小鎮,從發展煤炭物流園區到打造北方內河航運中心,圍繞大力發展港航經濟,形成“港、貿、船、產、建、融”一體化發展格局……省人大代表,濟寧能源發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廣宇帶領一家有著50多年歷史的地方國企,闖出了年營業收入913億元的新天地,成為推動新舊動能轉換、賦能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者。
濟寧,一座因運河而生、因煤炭而興的城市,在歷史上作為商貿城市而名噪一時。面對煤炭資源日漸減少的嚴峻挑戰,張廣宇在履職實踐中,堅持發揮本職工作優勢,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為推動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建言獻策。
“小發展就會大困難,大發展就會小困難,不發展就會難上難。”張廣宇認為,煤炭越來越少,必須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要抓住機遇向上游延伸,“2017年,我們借助運河和瓦日鐵路的銜接,打造了梁山港。”后來又以濟寧能源集團為主體,以梁山港為龍頭,組建濟寧港航發展集團,順利完成由煤炭產業向港航物流的蝶變。2024年,濟寧港完成貨物吞吐量9500萬噸、集裝箱40萬標箱,穩居全省內河港口首位。
作為一名人大代表和國企負責人,張廣宇堅持創新發展戰略,持續推進數智礦山、數智港口、數智工廠升級行動,推動企業從“守望礦山”轉向“奔赴江海”。大力推廣綠色技術、綠色裝備、綠色產品,建成國家一級安全高效礦井7家,井下累計減員1500余人。建成江北最大的內河港口梁山港和運河首個智能化集裝箱示范港龍拱港,全國首個內河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投產,建成國家及省綠色港口(礦山)8處,引領“氣化運河、電化運河”進程,為推動企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不斷作出新貢獻。
認識張廣宇的人都知道,他是個“工作狂”。在他的帶領下,濟寧能源發展集團干部職工“見紅旗就扛,見第一就爭”,企業轉型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在企業開展對標一流價值創造提升行動中,張廣宇大力推行精益化管理舉措,“煤電+港航+產融”一體化轉型發展模式獲評全煤行業標桿模式,集團被評為“山東省國有企業對標提升行動標桿企業”。
據了解,在充分研究產業政策基礎上,張廣宇提交《加快內河航運上升為省級戰略的建議》《關于大力推動內河新能源船舶制造產業發展的建議》等,助力濟寧現代港航產業上升到省級戰略。同時,在代表工作中積極為群眾發聲,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人大代表應有的責任和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