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山西、陜西和新疆等主要產煤省區近期發布新一年政府工作報告,回顧2024年成績,明確2025年工作重點。整體看,2024年主要產區煤炭產量維持高位,穩產保供能力提升;煤礦災害治理、礦山環境修復和化工污染防治水平進一步加強;一批先進煤化工項目投產或啟動建設,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路子不斷拓寬。今年,進一步提升煤炭供給質量、促進降碳減污擴綠、推進現代煤化工建設仍是主要煤炭產地的重點任務。
■■重大項目提升供給水平
2024年,內蒙古煤炭產量約12.9億噸,完成保供任務8.3億噸,回歸煤炭產量第一“寶座”。相比之下,2024年山西煤炭產量出現小幅下降,但產量依然維持在約12.7億噸的高位,占全國總產量的26.7%。2024年,山西能源供應保障能力實現有效提升,7座建設中的煤礦進入聯合試運轉,10座煤礦完成竣工驗收,5座生產煤礦完成產能核增。煤炭先進產能占比達到83%,智能化煤礦數量達到268座。作為我國煤炭產量的“新增長極”,新疆2024年原煤產量達到5.41億噸、增長17.5%,增速連續四年居全國主要產煤省區首位,“疆煤外運”達1.4億噸。
今年,重大項目和基地建設將成為主要產煤省區的重點工作。山西提出,將開展煤礦“四個一批”,新建智能化煤礦130座,同時抓好煤電項目建設,完成煤電機組“三改聯動”600萬千瓦。新疆今年將加快準東煤制氣、煤制烯烴、煤制甲醇和哈密能源集成創新基地等現代煤化工項目建設,打造國家大型煤炭供應保障基地和煤制油氣戰略基地。陜西提出持續穩煤擴油增氣,加快楊家坪、可可蓋等煤礦建設,力爭今年原煤產量8億噸。
■■同步推進減污擴綠
新疆是我國煤田火災最嚴重的地區之一,當地部分煤層大面積露出地表,干旱少雨氣候條件下,煤層易自燃。煤田火災不僅會影響生產安全,也會造成煤炭資源損失,并造成環境污染。2024年,新疆煤田滅火綜合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果,完成治理面積240萬平方米,恢復植被147萬平方米,年平均減少煤炭資源燃燒損失383萬噸、減排二氧化碳985萬噸。
新疆提出,今年將穩步推進煤田火區治理,切實保護煤炭資源安全和周邊城鎮生態安全。還將加快節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設備更新,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高標準推進“無廢城市”和一批零碳園區建設,加強城市和工業污水循環利用,擴大電力中長期綠色交易規模。
2024年,山西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制定焦化、有色行業轉型金融地方標準,實施汾河谷地15個煤焦園區環境綜合治理。礦山修復工作同步推進,晉北采煤沉陷區新能源基地開工建設,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裝機占比達到49.7%。平朔煤礦生態修復成為全國典型經驗。
今年,山西計劃將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裝機占比提高到50%以上。通過新型能源體系和現代化產業體系深度融合,推動鋼鐵、焦化、有色等傳統產業產品迭代升級。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也將進一步強化,綜合治理采煤沉陷區和水土流失,力爭水土保持率達66.2%,達到綠色礦山標準的在產大型煤礦力爭超過50%。
■■煤化工向高端延伸
鄂爾多斯市探明煤炭儲量約占內蒙古煤炭總儲量的2/3,同時煤種豐富,適配動力煤、化工用煤、煤氣化等多種用煤需求。近年來,內蒙古現代煤化工體系加速建設,其中鄂爾多斯市的全球單廠規模最大煤制烯烴綠氫耦合項目2024年投產,當地煤化工集群入選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內蒙古提出,2025年現代煤化工要加速向世界級邁進,將加快煤基新型合成材料、先進碳材料、可降解材料等高端化產品技術開發應用,推動煤化工與綠電、綠氫等耦合發展,高水平建設鄂爾多斯國家現代煤化工示范區,加快推進國能煤制油、寶豐煤制烯烴、久泰新材料等項目建設,力爭煤化工產業鏈產值穩定在千億元以上。
近年來,新疆也以“煤”為基,加快構建現代煤化工產業鏈。整體看,新疆煤炭資源以低變質程度煤為主,與煤氣化工藝的適用性良好。2024年,哈密400萬噸/年煤制油、1500萬噸/年煤炭分質分級利用項目啟動建設。
新疆明確,今年將積極推進準東國家級現代煤化工示范區、哈密國家級現代綜合能源與產業化示范區建設,加快準東煤制氣、煤制烯烴、煤制甲醇和哈密能源集成創新基地等現代煤化工項目建設,全力打造國家大型煤炭供應保障基地和煤制油氣戰略基地。
此外,山西今年將實施中煤烯烴等現代煤化工項目,促進煤基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應用。陜西也將提升投資效益,力爭國能神華煤炭綜合利用、延長千萬噸煉化等項目開工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