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底,全國非煤礦山安全監管現場會即將走進湖北保康。作為鄂西的一個山區縣,保康擁有13座非煤礦山,這里交出了怎樣的答卷,讓國家如此認可呢?
3月19日,記者驅車前往保康,探尋非煤礦山安全監管的“湖北答卷”。
AI秒級風險研判,礦山安全監管從“人防”走向“智防”
“宦某某,請立即回到工作崗位上去。”
3月19日上午,記者在位于保康縣馬良鎮的龍蟒磷化工公司調度指揮中心發現,其大屏上顯示了正在井下工作的諸多場景視頻。突然,指揮中心應急廣播發出通知,要求剛離開撬毛作業現場的安全員馬上回到崗位。1分鐘后,宦某某馬上回到崗位,風險解除。

湖北龍蟒磷化工公司調度指揮中心大屏
巷道深處,掛軌機器人沿軌道“絲滑”巡邏,紅色激光束掃過高壓配電柜,溫濕度等數據躍上調度中心大屏。這一位“鋼鐵哨兵”24小時不休息,上崗后已替代4名人工巡檢員,預警設備高溫16次,實現“險情不過夜”。
據湖北龍蟒磷化工公司總經理唐仕學介紹,這一套系統是公司與格瑞曼礦業科技公司合作,研發出AI“邁靈”系統,其集成生產調度、風險辨識等,實現DeepSeek大模型與礦山生產“血管級”融合。“之前我們是靠人來防,效率太低,現在通過智能大模型來預防,不斷規范了井下工作人員的工作行為,讓他們有安全意識,也降低了其安全風險。” 他說。
格瑞曼礦業科技公司研發總監劉亞翔告訴記者,公司在井下安裝了有毒有害氣體監測、風俗、頂板位移、微震地亞等十大類108個傳感器,一旦發現隱患信息立馬預警。另外,還在井下重點區域安裝了32路AI智能視頻監控,將對脫崗、未帶安全帽、闖入危險區域等“違章作業、違章指揮及違反勞動紀律等行為實時抓拍和智能設別。
“每天有20多名工程師在向“邁靈”系統投喂行業的公開數據包括政策法規、標注規范等,我們還將該礦山涉及的25個風險單位、445項有害因素及1305項風險管控措施都錄入到系統的知識庫,讓系統能夠智能識別隱患風險點。“劉亞翔說。
保康縣應急管理局總工程師徐遠立最近兩周都在龍蟒磷化工公司駐點辦公。他表示,龍蟒磷化工公司是保康縣2家省級智能化試點之一,他正在全力協助該公司加快完成試點。
“我們保康縣目前有2座省級智能化試點,預計都將于今年年底完成驗收,楚磷化工、楚烽化工2家市級試點將同步推動智能化試點,而竹園溝、堯化股份2家也要適時啟動,而另外的7家中小型礦山將在全生產流程中的鑿巖、通風、運輸等環節中推進機械化。”
保康縣應急管理局局長李長銘表示,從人力到算力,保康礦山安全監管跨進了新時代,邁向了智能化。大數據、智能化是礦山企業的必由之路,只有結合各自礦山實際,將所有場景匯集一起,通過智能化分析,主動推送不安全行為,積極整改形成閉環才能達到安全。
廢礦生態化利用,建菌菇基地、景區、博物館
據悉,堯治河村曾經是全國知名的磷礦開采區。上世紀80年代,全村人絕壁鑿路、開山采礦。最高峰時期,全村有大大小小的礦洞120余個。而如今,這些廢舊的大小礦洞都已被生態化利用,成為當地的知名景區或產業基地。
3月20日,記者走訪了位于保康縣馬橋鎮堯治河村的食用菌基地。讓人大吃一驚的是,這個菌菇基地并不在室內,而是在廢舊的礦洞內。
據堯治河村有關負責人介紹,這片遺留下來的廢棄礦道面積有60多萬平方米,目前菌菇種植的面積已達到了6萬多平方米,300萬棒的食用菌,每棒一年可以出四到五茬,300萬棒年產量可以達到1500萬斤,產值可以達到8000多萬元。
而一墻之隔的三界洞天景區,也是由廢礦洞改造而成。記者走在洞內仙氣渺渺,孫悟空、嫦娥、哪吒等神話人物不時出現在眼前。
據景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去年國慶期間,這個景區爆火,不得不限人流。當地人氣超旺的農耕文化博物館和中國磷礦博物館等兩大博物館,更是廢礦洞回填改建。
據堯治河村黨委書記孫開林介紹,52公里的礦洞帶全部開發利用后,將形成集無公害食用菌和蔬菜種植加工、洞藏酒系列主題景區、文化休閑娛樂業態于一體的三產融合群,年產值可達到50億元,年利潤可達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