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鞍鋼集團關寶山礦業有限公司的露天采場里,一輛輛礦用卡車將礦石運至粗破站井口,經皮帶機送入車間。令人驚訝的是,這片不停運轉的大型車間里竟看不到一名操作人員。
“黑燈工廠”即智慧工廠或無人化工廠,因多數生產環節無須人工直接參與,甚至夜間關燈后仍能靠預設程序和智能監控穩定運行而得名。關寶山礦業正是選礦行業中的 “黑燈工廠”。從原礦投入到鐵精礦產出,運輸、加工、檢測全流程無須現場人工操作;設備實現預知維修,產線穩定受控,檢修人員無須駐廠;達成精益運營,構建起高效、低碳、智能新模式。依托這座工廠,公司管理鏈條縮短57%,跨部門協同效率提升50%,選礦實物勞動生產率在同行業中遙遙領先。
生產現場的無人化如何實現?步入磨磁車間,巨大的轟鳴聲撲面而來,大型球磨機正飛速旋轉,將磁選機選出的12毫米鐵粒磨成75微米粉末,加水后形成礦漿。不遠處,磨磁巡檢機器人(19.650, -0.65, -3.20%)如不知疲倦的衛士,正一絲不茍地采集設備溫度、振動等關鍵數據。
“我們把選礦關鍵指標檢測時間從2小時縮至2分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錦說,過去,因礦石性質多變,人工定時取樣化驗耗時長、質量管控難;如今,經數字化改造,通過品位儀、粒度儀等設備實時在線監測和智能調節,2分鐘即可完成精益化調控。
“黑燈工廠”是不是一片漆黑?并非如此。廠房內,“關寶山磨磁黑燈廠房數字化管理平臺”大屏幕格外醒目,實時跳動的設備運行參數如同指揮中樞:機器人點檢10次、產線故障率零……數據不斷更新,精準反映工廠狀態。“‘黑燈工廠’強調的是一種高度智能化生產方式,從原料到成品全由智能機器人和自動化設備按系統指令完成。”技術人員回安順說。
曾經,這個車間有4個班組,每班15人至20人。數字化改造后,整個車間僅需4人至5人應對緊急情況。原班組操作室如今已變成臨時檢修場地。“所有操控都集中在2公里外的遠程控制中心。依托大數據、云計算、AI等技術,我們實現了全流程控制,‘一鍵啟動’關寶山。”回安順說。
“我們搭建了ROC遠程集控中心,精準控制1200個電動閥門和3.5萬個控制點。”ROC集控技術人員馬大鵬說,公司取消了破碎、磨磁等5個區域現場操作室,構建起集計劃調度、質量管理、生產駕駛艙等功能于一體的協同生產管控系統,推動業務流、數據流、物料流“三流合一”。如今,球磨機效率提升9.7%,壓濾機效率提升11.6%,配礦效率大幅提高。
夜幕降臨,關寶山礦業建在高山上的“城堡”隱入暮色,“黑燈工廠”內,生產、設備、人員狀態的數據仍在飛速更迭、不停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