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微軟中國區總裁的唐駿在2004年跳槽到陳天橋創辦的盛大網絡公司,出任這家即將登陸美國納斯達克公司的總裁。此前唐駿在微軟中國區總裁的位子上已經有2年時間,這已經大大超過了他的幾位前任。不過人們似乎并不看好唐駿的這一次職業選擇,普遍的預測是唐駿在盛大干不滿兩年,盛大借助的是唐駿出身微軟公司的背景,好在上市之前給自己的團隊抹上西方人習慣看到的國際化色彩,而唐駿也可以在盛大的上市過程中讓個人財富得到巨大的增值。大家的判斷是基于雙方利益的這種合作會在盛大上市后不久結束,雙方各取所需,一拍兩散。
不過唐駿在盛大一直做到現在,華爾街投資者不能理解的戰略決策基本上由他出面解釋,唐駿為盛大的發展贏得了國際投資者的理解。與在微軟每天被銷售額推著向前走不同,唐駿在盛大只有陳天橋一個老板,基本上可以決定自己想做的事情,路演與投資者溝通,這些是他在微軟不可能做到的。
人們之所以對唐駿的這次職業選擇持如此強烈的懷疑態度,根本在于“水土不服”這個詞幾乎成為跨國公司里成長起來的職業經理人的讖語。一直以來,跨國公司中國區是國內企業高層職業經理人的重要來源,那些被寫進教科書中的眾多跨國公司的管理理念不僅被人們近乎崇拜地信奉,而且對于在這些優良的資本主義賺錢機器里生產出來的管理者,也頂著一輪令人暈眩的光環。
與管理上相對成熟的跨國企業相比,中國企業面對的問題卻更為復雜,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系統能力的缺失等等,這些更需要這些經理人能夠具備創業精神和企業家精神。
這樣的要求對于跨國公司的職業經理人來說,一時半會兒還不能完全適應。有眾多的跨國公司職業經理人在水土不服的責備中黯然離去時,也有人以“請人來哭,沒有眼淚”這樣的話來指責職業經理人不夠職業化,沒有必要的職業素養。將職業經理人比作喪事上哭聲滔天,沒有眼淚的職業哭手,這顯得有些過于苛刻。但是由此也可以看出雙方的誤解多么深刻,這反映出中國企業管理方面的巨大差距,高素質的經理人很難在跨國公司和本土企業之間平滑流動。令人尷尬的困境到現在依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一方面眾多發展迅速有著無限市場前景和機會的國內企業求賢若渴,另一方面是看起來斤斤計較瞻前顧后的職業經理人。
企業的發展不僅需要大批有創業精神的企業家,更需要大批有相當職業素養的經理人。這些人在日趨完善的企業管理系統上的協作,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中國企業的整體競爭實力。令人欣慰的是,中國企業的成長速度喜人,這些企業如今很多也能出得起與跨國公司不相上下的薪酬來吸引高層管理者,企業本身的管理水平也在不斷提升,“水土”逐漸變得更加適于經理人的成長與發展。隨著國內商學院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經受過系統商業訓練的經理人進入企業管理層,同時國內企業在全球化競爭環境中的良好發展前景也為職業經理人提供了更多的機會,畢竟服務于跨國公司中國市場,總會遇到透明天花板的問題,而且其工作更多地是執行,與總部的決策層總是隔著很多層級。
事實上,隨著最近幾年中國企業國際化進程的加快,對于有著跨國公司背景的職業經理人的需求也就更為急切。在國際化的初期,大部分中國企業都缺乏一支熟悉外國市場運作規則,了解外國客戶需求、擁有全球運營經驗又熟悉本企業文化的管理團隊。一般的人才獲取通道大約有以下三種:在不斷實踐和培訓中逐漸提升領導者的全球視野和管理能力,其次是直接聘請熟悉國際市場的國外高級管理者來負責運營,其次是通過收購和兼并來解決國際人才的缺口,但這樣做往往會面臨很大的整合風險。
無論如何,職業經理人的階層正在逐步走向成熟,這對中國企業是再好不過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