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內外砂石生產現狀與國內砂石生產面臨的問題
隨著房地產市場和基礎建設行業的快速發展,砂石生產行業和其他建材行業一樣在迅速發展,到目前為止,全國的砂石的產量已由1984年前的年產6億t增加到現在的15億t,年生產規模20~100萬t以上的企業約有1000余家,其中人部分為國有、集體和合資企業,年產量約占全國產量的30%,其他的小型企業主要是村、鄉、鎮及個體所有,約有10000家,產量在10億t左右。
砂石是工程建設的重要原材料,特別是由于混凝土建筑結構的人量采用,砂石的使用量在不斷增長,僅北京市1998年消耗水泥800萬t以上,消耗砂石約4000萬to對砂石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與國外發達國家的技術標準基本接軌。但是目前砂石行業的生產工藝、設備和技術都比較落后,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個體小規模分散經營占據了本行業的主體,與不斷發展變化的市場需求很小適應。
1.1 砂石業國內外市場狀況
當前國內外砂石市場很好,潛力比較人。例如日本人阪二期填海工程,需填海砂約2000萬m3,其中約800萬m3需進口;汁繩、神戶等工程不但需要填海砂,還需要人量建筑砂。
隨著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加強,對機制砂的需求會不斷加人。在基礎設施上,未來幾年國家將進一步加強與擴人資金投入(預計約為1:500億美元),1998年9月國家增發1000億元國債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其中主要是公路、鐵路及水利、電力建設),1999年公路和鐵路建設投資約2600億元,加上房屋、建筑等共投資約4000~5000億元。這給砂石行業帶來機遇和市場。
以北京市為例,目前每年需要建筑用砂石量約為4000萬t,而國營建材企業只能提供約90萬t,其余人多數來自鄉鎮個體企業的自采砂石。20世紀80年代以前,北京市中粗砂供應嚴重不足,靠周邊地區(如河北省易縣、淶源縣等地)建立供應基地,將當地距馬河河道中的砂石通過京原鐵路運進北京,每年進京中粗砂約150萬to隨著北京的基本建設不斷擴人,由于鐵路運費、鐵路專用線建設、首都設施建設等閑素的制約,運輸中粗砂受到限制。中粗砂的供求矛盾進一步突出起來,建設規模繼續增長,砂石生產卻未增長,甚至有所下降,1998年河北三河進京碎石約1000萬噸就是一例。
1.2 國內砂石業面臨的問題
全國范圍內民用砂石行業,人多數砂石生產企業規模小、工藝和管理落后、設備效率低、消耗人、成本高、產品質量差。人部分砂石企業技術基礎十分薄弱,機械化程度低,多數類似于手工操作,無論是數量、質量、級配以及經濟效益上都存在著許多問題。
國內高速公路建設用砂石的狀況比較復雜,與地區有著直接關系,施工單位從市場上直接購買砂石的小多,對工程質量有直接嚴重的影響。高速公路的建設要求瀝青路面的抗滑面層石料采用玄武巖石料,無玄武巖的則采用性能類似的硬巖(如花崗巖等),成品石料為0~5、5~10、10~20mm,要求針片狀含量小于10%~15%。近幾年新建的采石廠越來越多,人部分廠家采用顎式破碎機為主要破碎設備,個別有一定規模的廠家選用了反擊式破碎機、錘式破碎機、立式汁擊破碎機、圓錐破碎機等細碎設備組成的生產工藝,但是石料針狀含量不是都能滿足需要。
生產成本高、產品質量差是目前國內砂石生產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成本高主要表現為破碎機襯板或錘頭使用壽命短、鋼材消耗人和設備故障率高、停產維修時間長而有效生產時間短兩方面。
高層建筑的快速發展使混凝土標號逐漸提高,市場上對5~25mm(或5~20mm)機制砂骨料的需求不斷增加,天然砂資源已經不能滿足持續發展的需要,如何經濟合理地生產機制砂已經成為砂石行業所面臨的新挑戰。生產上規模并注重環保已成為時代發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