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鋼柳鋼防城港千萬噸級鋼鐵基地項目,已獲得包括國家發改委在內的所有部門核準,目前正在等待國務院高層的簽字。”在12日于廣西南寧召開的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上,柳鋼董事長陳永南在接受本報專訪時坦言,該企業項目是經過國家層面充分討論的,“獲批只是時間問題”。
據陳永南透露,防城港項目目前正在積極推進,包括銀團融資、技術支持等工作已經做好,職工的住宅及一些辦公區域已在開始裝修,“冷軋板分廠今年就要開工,港口的建設也會同步進行。”
防城港鋼鐵基地項目位于防城港市企沙工業園區,工程建設規模為年產1000萬噸,預計工程投資698億元,由武鋼出資80%、柳鋼出資20%合作建設。
2008年3月17日,國家發改委正式發文,同意武鋼集團開展廣西防城港千萬噸鋼鐵基地項目的前期工作,但受制于國家鋼鐵產能過剩,與寶鋼湛江基地一樣,遲遲未能獲得國家最后批準。
根據國家發改委的要求,對于新建鋼鐵廠產能需以淘汰落后鋼鐵產能進行置換:廣西方面需淘汰煉鐵161萬噸,煉鋼570萬噸;武鋼需淘汰鋼與鐵各100萬噸;柳鋼淘汰鐵280萬噸,鋼240萬噸。以上合計,總共需淘汰鐵541萬噸,鋼910萬噸。
事實上,在武鋼和柳鋼合并之初,其方案為:新公司中武鋼占據51%股權,柳鋼占據49%。而今退至20%,并落實到《武鋼與柳鋼重組合同》,足見廣西方面的誠意、對企沙基地的期盼和支持。
“在鐵礦石價格上揚、國家宏觀調控對房地產打壓兩重沖擊下,柳鋼的利潤率有所降低,但到7月份仍有5個多億的利潤。”在大部分鋼企虧損的市場背后,陳永南對柳鋼取得此成績頗為欣慰,他表示,柳鋼上半年產能為475萬噸,營業收入增長36%。
作為合作前奏,陳永南說,武鋼和柳鋼雖然沒有做到實質性的兼并,“但事實上已是一個公司”,包括管理、產品分工等方面的工作已在進行,企業文化的差異亦在積極融合。作為特例,武鋼給予柳鋼充分自主權,例如工資福利一塊,鑒于效益更佳,柳鋼較之武鋼較高的工資和福利體系得以保留。
8日下午,從巴西運回的16.2萬噸鐵精礦在寧波北侖裝卸倒運,這是武鋼實施海外資源戰略以來回國的第一船權益礦。在該事件身后,武鋼全球掌握的礦源已達30億噸。
“我們也希望到海外要資源,同時也希望獲得武鋼在海外的鐵礦石。”陳永南說,作為武鋼集團下面重要的下屬分公司,柳鋼希望武鋼在礦產資源的海外投資、分配上做統一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