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全國有鋼生產能力的企業有550多家,有鐵生產能力的企業有770多家,軋鋼企業有3000-4000家”,“我們鋼企這么多,一到市場不好的情況下,競相降價,上游的成本根本沒法傳遞到下游,能不困難嗎?”。
日前,在由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與“我的鋼鐵網”于青島舉辦的“2012年鐵礦石國際市場研討會”上,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下稱:中鋼協)副會長王曉齊發出了上述感慨。
王曉齊直言,鋼鐵工業依靠數量擴張的發展階段已經結束,且“這幾年快速發展積累了很多矛盾,再這么發展下去是沒有出路的,必須加快發展方式的轉變,加強結構調整”。
中鋼協數據顯示,今年前2個月,國內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銷售收入5468億元,同比下降1.46%;實現利潤為-28.04億元,由鋼鐵生產主業虧損轉變為全行業虧損,也是進入新世紀以來第一次全行業虧損。虧損面達到41.2%,虧損企業的虧損額達到73.68億元,同比增加23.4倍。
王曉齊認為,鋼鐵企業效益處在虧損或微利的嚴峻形勢將成為常態,“估計會有3、4年時間”,“市場的嚴峻形勢比大家想象的嚴峻的多,短期內不會有明顯好轉,目前這種困難局面將成為常態”,“今年上半年我們鋼鐵行業的目標是不虧,全年略有盈利”。
王曉齊直言,鋼鐵行業需要完全擺脫擴張的發展狀態,“優勝劣汰,在嚴峻競爭中,必然有一批企業死掉,像鳳凰涅?一樣,重新煥發他應有的光輝”。
王曉齊還建議“盲目進入鋼鐵行業的商家,要看到這個嚴峻形勢,不要指望在鋼鐵行業賺大錢,該退出就退出吧”。
值得一提的是,為緩和供需矛盾,中鋼協曾一度為各家鋼企制定限產指標,但是“雖然大家都簽訂了責任書,但執行效果不好,大鋼廠遵守的好一點,小鋼廠基本不遵守,很快把限產打破”。
對于部分鋼企“賠本賺吆喝”的行為,王曉齊建議鋼企做到“三不”原則,沒有訂單、沒有合同不生產;不給錢不發貨,不允許賒銷;“按邊際費用生產,按各種費用算賬,算不下就不要再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