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宏華營造股份有限公司自1981年成立以來,主要從事水利疏浚及海事營造業務.
“宏富號”支撐平臺上的阿特拉斯•科普柯ROC L6鉆機
2010年底,該公司購買了兩臺阿特拉斯•科普柯ROC L6全液壓潛孔式露天鉆機(以下簡稱“ROC L6鉆機”),并將其應用于金門水頭碼頭的港池浚挖項目,成功開創了全液壓潛孔式露天鉆機在海事工程中的應用先河。
項目概況
金門水頭碼頭是臺灣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項海事巖石清除工程,承載著為赴臺旅游的大陸游客提供更優質服務的重任,待爆巖石總量為24萬立方米,總投資超過20億新臺幣。該工程于2000年正式開工建設,但由于金門地區巖石分布錯綜復雜,受潮汐影響較大,大部分巖石都需要進行海底鉆孔爆破,而臺灣又沒有專門從事海底巖石爆破工作的公司,所以工期一度嚴重滯后。而臺灣宏華營造股份有限公司自2010年底接手該工程以后,摒棄了傳統的人工海底鉆孔方式,改用海上機械鉆孔方式,將兩臺阿特拉斯•科普柯ROC L6鉆機放置在最新定置的“宏富號”支撐平臺上,從巖石上方鉆孔爆破,從而減輕了潮汐海流對海上鉆孔的影響,并在工作量大幅增加的情況下成功地追趕上了工期。

機械鉆孔效率高
據臺灣宏華營造股份有限公司項目經理羅翔羽介紹,由于金門水頭碼頭的港池浚挖項目存在地質結構復雜,對鉆具磨損大、水下作業難度高以及容易受潮汐影響等諸多問題,因此非常適合采用高效率的海上機械鉆孔方式 。與傳統方式相比,這種施工方法主要有以下幾個優勢:
定位準確:傳統人工鉆孔無法在海下精確定位并且無法有效控制孔間距,經常會出現巖石無法炸開的情況,而海上鉆機可以在穩固的支撐平臺上施工,并能有效地控制鉆孔間距和角度;
可以長時間工作:傳統人工鉆孔因為需要潛至海下作業,所以即便天氣好每天也只能工作2-3個小時,而海上鉆機鉆孔幾乎可以持續24小時作業;
不受天氣和海底狀況限制:除了天氣不好無法下海作業以外,傳統人工鉆孔經常會出現無法鉆到固定深度的問題,并且容易受到巖石上沉積物的影響,常常因沉積物太厚而無法鉆到巖石;
可以精確控制鉆孔深度:由于海上平臺固定的高度可以配合機具現有深度儀精確地控制鉆孔深度,因此不會造成炸藥的浪費;
臺灣宏華營造股份有限公司根據項目需要,大膽引進了兩臺阿特拉斯•科普柯ROC L6鉆機,并成為了第一家將阿特拉斯•科普柯全液壓潛孔式露天鉆機成功用于海事工程的企業.
ROC L6鉆機收益大
為了更好地發揮阿特拉斯•科普柯ROC L6鉆機所具有的技術優勢,幫助施工人員更準確地定位,臺灣宏華營造股份有限公司特意在其長為36米,寬為22米的“宏富號”支撐平臺上設計了12條長為12米、寬為50厘米的鉆孔槽,每個鉆孔槽上有5個定位孔,孔間距為2.5米(見“鉆孔孔位示意圖”)。這樣一來,ROC L6鉆機就可以通過鉆孔槽將鉆頭深入海底巖石進行鉆孔作業,從而有效提高定位精度和鉆爆效率。
在談到這兩臺ROC L6鉆機的使用效果時,臺灣宏華營造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宗邦表現得頗為滿意,他說:“這兩臺鉆機的最大特點是自動化程度高;可以實現電腦控制;品質優良,零件穩定度高;油耗低,兩臺設備每天的耗油量只有850升,而且移動定位迅速,使用起來非常靈活。”
根據巖石組成狀況和硬度的不同,ROC L6鉆機目前在金門水頭碼頭港池浚挖項目中的入巖深度為0.5-12米,綜合穿孔效率為20-25米/小時,投產16個月以來,總的巖石鉆爆量為19萬立方米,產值高達5億多新臺幣,為實現阿特拉斯•科普柯ROC L6鉆機在海事工程中的創新應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