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建 50歲,李晨之父,新力設備制造公司董事長,成都機械制造行業內響當當的人物。他從軍13年,轉業到新都,將創業初始目標鎖定在破碎機生產項目上。一家名不見經傳的簡陋小廠,通過他17年的努力,變成了員工上千、年產值數億元的大型企業。

李晨 25歲,新力設備制造公司總經理,年輕的“蓉商二代”。他聽著自家企業故事長大,熟悉公司的每一個人和每一項業務。大學畢業前,接觸過半年工地項目,甚至想過在建筑行業創業,最終因為家人的需要回到自家企業。他說“二代”的身份只是更高的創業平臺,還需要更多努力。
選擇責任
放棄創業 發揚家族企業
第一眼看到李晨,很難想象他是85后,襯衣筆挺,黑西裝紐扣一絲不茍,向員工交待工作細節清楚,絲毫不像入行才3年的年輕人。對此,李晨笑道:“都說成家立業,我現在是半歲孩子的爹,理應成熟起來了。”
李晨是西華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的,大四上學期沒課,他就跟著做房地產開發的表哥跑了半年工地。畢業前,一邊是想自己創業,一邊是家人想讓他發揚家族企業,面對兩難的選擇,一番糾結后,他最終選擇回到新力。
“對我來說,發揚家族企業是一種責任,而且需要很大努力。現在看來,這與自己創業并不沖突,甚至還能互相促進。”22歲的李晨畢業后回到自家企業工作,他說自己是聽著新力的故事長大的,父母下班回家也經常討論生產和經營上的事情,從保潔阿姨到項目研發教授,他都很熟悉。
一線干起
第一次投產 守了一個通宵
新力的主要產品是生產用于水泥、磚瓦、陶瓷、礦山、鋼渣、冶煉化工等領域的破碎機,以前生產中用的耐磨合金材料零部件都“外包”出去,不但成本高,也極易泄密。2009年底,公司把新材料項目提出來,2010年初,投資3000萬元的新力子公司——興銳新材料公司成立,負責耐磨合金材料的科研、生產、銷售、安裝等一系列環節。
李晨回家的第一個職位就是興銳公司的車間主任。“從一線開始學習,第一次投產是2010年7月28日晚上11點,熬了一個通宵,太緊張太期盼了。”李晨記得很清楚,耐高溫漆涂到塑料泡沫上,定型,注入1700度高溫的鋼水,鍛造、冷卻之后,第一批耐磨合金材料正式出爐。去年產量為6000多噸,其中2000多噸供應自己公司,還有3000多噸銷售出去。李晨說他今年的目標是1萬噸。
運營創新
網絡突出品牌 電話客服24小時
之前,新力生產的破碎機主要市場是國內,現在漸漸走向國際市場,2012年銷售了大量破碎機到越南、新加坡等周邊國家和部分南美、非洲國家。這也是李晨的開拓結果,他重視展會,同時也將互聯網帶入傳統企業。
“即使機械制造是傳統行業,也需要品牌建設。以前的銷售主要是銷售人員去跑,現在增加了網站咨詢。”他打開公司網站,網頁上立即跳出三個小窗口:“歡迎您,有什么可以幫助您的么?請選擇現在咨詢或稍后再說”、“請你留言”、“在線交流”、“我們有24小時電話客服和24小時網絡客服,有5個客服人員,我親自管這個板塊。”李晨對自己的工作創新比較滿意。
管理有道
相信團隊力量 傳承刻苦精神
去年12月,成都市機械制造業商會對行業內的優秀個人進行了通報表彰,李晨榜上有名。
“爸爸創業時,廠里只有他、媽媽和一個工人。為掌握第一手資料研制開發破碎機,父母開車走訪省內外600多家大小水泥廠和礦山,跑了28萬公里。創業是多么的艱難,這一點,我時刻提醒自己,要把他們的刻苦傳承下來。”李晨非常感慨,同時他說自己比父親更注重團隊建設,做決定之前他都會先跟團隊討論。
“爸爸現在主要負責把握企業方向和投資,我負責執行。我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和管理方法,相信自己今后能比爸爸做得更好。”李晨信心十足地說,為了減少員工流動性,公司除了保險、公積金待遇,還設有員工宿舍、電影院、圖書館、健身房等,讓員工上班有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