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標題:鄭州建可移動垃圾資源化工地 垃圾轉眼可變鋪路料
鄭州市建筑垃圾年排放量達到8000萬方(約1億噸),工地揚塵、渣土運輸對霧霾空氣的“貢獻率”高達28%。這每年1億噸建筑垃圾往哪里運?
昨日,記者從市城管局獲悉,鄭州市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先行一步,與河南盛天環(huán)保公司簽署建筑垃圾處置協(xié)議,自6月份開始,轄區(qū)內所有建筑垃圾進行“零污染、無排放”資源化處置。這意味著今年我市將有1/8建筑垃圾(約1000萬立方)不出拆遷工地就能“變廢為寶”。

一臺機器,每小時處理300~350方建筑垃圾
我市首個移動式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工地位于經開區(qū)航海東路與第一大街交叉口,趙莊城中村拆遷工地。
11點,3臺德國進口的建筑垃圾破碎機在4輛灑水車的配合下,進行拆遷建筑垃圾的再生資源化處置。
技術人員介紹,這樣一臺粉碎設備,每小時可處理建筑垃圾300~350方,“一座5層民房產生的建筑垃圾,只用一個小時就可以變成道路工程的骨料。”
挖掘機將拆遷后的大塊建筑垃圾通過喂料槽放入機器內后,通過板錘破碎、選鐵器分離、大小骨料分揀等程序,從輸送皮帶傳至出料口的就是符合國家建筑標準的道路工程骨料。
“這個項目拆遷建筑垃圾的總量為20萬方,使用3臺破碎機設備,只用20天,拆遷現場的垃圾就能全部轉化為可再生利用的建筑骨料。”盛天環(huán)保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總經理賈紅衛(wèi)說,移動式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方式資源化率可達95%以上。
趙莊村拆遷工地的再生骨料晚上通過全密封的新能源清運車輛拉到航空港區(qū)商登高速公路鄭州段施工現場,作為路基填方使用。“完全杜絕了建筑垃圾處置、運輸過程中的粉塵、噪音等二次污染。”
使用新設備處置建筑垃圾,每方可省開支20元
使用這種高科技新型設備處置建筑垃圾,經濟上劃不劃算?賈紅衛(wèi)算了一筆賬:如果將建筑垃圾交給清運公司拉出四環(huán)線以外填埋,每方需支付30元清運費,如果交由他們進行處置,管委會只需為每方建筑垃圾支付10元錢的補貼,每方可節(jié)省開支20元。
從盛天環(huán)保公司方面看,將建筑垃圾加工成骨料后賣出去為每方50元,加上管委會補貼的10塊錢,毛利為每方60元,扣除每方骨料運往建筑工地的運費20元,環(huán)保公司凈利潤仍可達到40元。“對再生骨料進行進一步加工,還可制成各類具有更高附加值的建筑墻體磚,廣泛用于建筑、園林、市政、護坡、護堤、住宅、停車場及各種休閑場所,以及高速公路、立交橋等。”
盛天公司是我省首家建筑廢棄物料科研示范基地,年處理建筑垃圾500萬方。今年該公司又選址鄭上路新建一座占地100畝的國家級示范廠區(qū),總投資2.3億元,建成后年處理建筑垃圾可達300多萬方,加上移動式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工地,預計每年可對鄭州市1000萬立方建筑垃圾進行再生資源化處置。
■整治渣土車
七成工地出入口路面已硬化
6月份對全市建筑工地(建筑垃圾)普查結果顯示,目前全市185個在建工地中,已完成出入口硬化的133個,占71.9%,安裝車輛沖洗設備的工地達74個。
對未按期完成任務的責任主體(各區(qū)、管委會及市直有關局委),按每個出入口10萬元的標準對工地行政主管部門實施財政扣款。
渣土車督察每周通報
本月起,鄭州市城市管理行政執(zhí)法局監(jiān)察支隊每周對全市建筑渣土清運管理執(zhí)法情況進行匯總通報。上周督察結果如下:市內五區(qū)(管委會)累計出動執(zhí)法人員66人/次,暫扣違規(guī)車輛23臺(沿途遺撒4臺,未密閉11臺,無證營運2臺),向區(qū)執(zhí)法部門交辦問題2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