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輛餐廚廢棄物收運車停在柳園路一家餐館門口,工作人員從廚房拉出一個塑料桶,桶被安放在自動升降機上,帶著酸臭味的泔水全部被傾倒進卡車特制的箱體中,餐廚垃圾回收處理的第一步就算完成了。從市環衛處了解到,12月份起聊城首個餐廚廢棄物處理廠正式投入運營,而這些餐廚垃圾將被運至餐廚廢棄物處理廠進行“消化”。
在位于聊城市西外環路以西、聊堂路以北的餐廚廢棄物處理廠,收集到的餐廚廢棄物正在經過分揀處理。與想象中的垃圾處理廠完全不一樣,在餐廚廢棄物處理廠里,沒有看到遍地的污水,甚至一點臭味也沒有。“處理廠內,設有除臭系統和專門污水處理系統,同時配合環保作業,才能保證廠內環境衛生。”據了解,餐廚廢棄物在篩分、加工等過程,都在封閉的管道或箱體內進行,分揀粉碎后,到均質塔內進行厭氧發酵,產生的沼氣運送到距離不遠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進行焚燒發電。
據悉,整個餐廚廢棄物處理工程占地28.5畝,總投資9978萬元,由聊城市環科餐廚垃圾處理有限公司以BOO方式承建并運營,設計日處理能力100噸。目前單機都已調試完畢,12月1日已開始正式試運營,因為發酵沼氣還需要一段時間,所以不久之后,餐廚垃圾將發出第一度電。
餐廚廢棄物回收有點“吃不飽”
對于市民來說,餐廚垃圾發電的意義更多在于切斷等餐廚廢棄物非法流通渠道,杜絕“地溝油”、“泔水豬”的產生,為市民的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但從試運行情況看,餐廚廢棄物的回收卻并不順利。目前主城區約有各類餐飲企業1000余家,每日產生的餐廚廢棄物約90噸,如今每天收集量不足,我市餐廚廢棄物處理廠因垃圾太少“吃不飽”。“餐廚垃圾收運已經形成了完整的利益鏈,經常有小三輪拉著大桶到大大小小飯店拉餐廚垃圾,一些餐飲企業都有了固定的回收者,既能夠處理垃圾,還能獲得費用,在試運行的過程中,餐廚垃圾回收正規軍不得不跟小三輪車搶市場。”餐廚費廢棄物處理廠工作人員介紹說,而這些餐廚垃圾往往成了‘地溝油’、‘泔水豬’等危害餐桌安全的罪魁禍首。
“不過這種情況是試運行階段的普遍現象,我們在試運行之前也充分考慮到并且針對這一情況制定了詳細的預案。目前,我們先從機關食堂、大企業食堂、大型商場及餐飲企業著手,簽訂餐廚廢棄物收運協議,發放固定的垃圾桶,每天上門收集餐廚垃圾。通過以大帶小的方式來推進,慢慢向小餐飲企業普及。相信隨著我們工作力度的不斷加大,各項措施的不斷完善,我市餐廚廢棄物集中收運、處理工作一定會取得顯著成效。”市環衛處相關負責人表示。
擅自收運餐廚廢棄物最高罰款3萬元
為杜絕餐廚廢棄物非法加工、隨意處置的問題,我市出臺了《聊城市城區餐廚廢棄物管理辦法》,并于2015年8月1日正式實施。該《辦法》對擅自從事餐廚廢棄物收集運輸處置作了處罰規定:“擅自從事餐廚廢棄物收集運輸、處置活動的,根據《山東省餐廚廢棄物管理辦法》,由城管執法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對單位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
餐廚廢棄物產生單位若存在將餐廚廢棄物交由未簽訂經營協議的單位或者個人收集運輸、處置,未與餐廚廢棄物收集運輸企業簽訂收集運輸協議,未將餐廚廢棄物放入專用收集容器,未按照要求建設隔油池或者安裝油水分離器等設施,未執行餐廚廢棄物產生臺賬和產生、收集運輸、處置聯單制度,未定期向市城市管理局報告餐廚廢棄物的產生數量和去向等行為,根據《山東省餐廚廢棄物管理辦法》規定,由城管執法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對單位處3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
目前,聊城市城市管理局已成立專門的執法隊伍,對餐廚廢棄物處理進行監督檢查。希望餐廚廢棄物產生單位按照《聊城市城區餐廚廢棄物管理辦法》,積極配合收運企業做好餐廚廢棄物收運處理工作,共同保障市民餐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