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菜剩飯、腐爛的水果、易拉罐、快餐盒……每天,市民從家里提出的垃圾總能裝滿一整袋。這袋垃圾從家門口的垃圾桶,經過環衛部門的平板車,再倒進等候在小區門口的壓縮車內進行壓縮,然后匯集成為全市“垃圾大軍”中的一員,最后進入垃圾焚燒發電廠進行無害化處理。
2013年6月,德州市首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投產使用,如今經過試運行、正式運行,兩年多過去了,這個項目運行得怎么樣?對德州市的城鄉垃圾處理模式有哪些改善?近日,記者就走進德州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實地探訪,用鏡頭記錄下“討人厭”的垃圾是如何變成“讓人喜”的電力能源整個過程。
胃口大每天處理生活垃圾700余噸
12月24日上午11點,在運河經濟開發區的德州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一輛滿載生活垃圾的垃圾壓縮車進入計量中心稱重,載重量顯示為7.8噸。卸入垃圾前庫,由垃圾爪吊轉卸到預處理車間進行分揀并擠壓成型送入垃圾后庫暫存,時間為兩到三天。然后將液體充分沉淀蒸發(水分太高,發電量會不高)。經垃圾給料機送入焚燒爐內,垃圾燃燒后產生的大量高溫煙氣(850-900℃)進入余熱鍋爐換熱,產生的過熱高溫、高壓蒸氣推動汽輪機工作,并帶動發電機發電。
德州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總投資3.1億元,2011年開始建設,2013年6月份投入使用,占地面積108畝。項目采用流化床焚燒工藝,設計為2爐2機(即2臺日處理365噸的垃圾焚燒爐和2臺7.5兆瓦冷凝式汽輪發電機),日處理生活垃圾的保底量為600噸,最大可達730噸,能處理德州市主城區的所有生活垃圾。
目前,德州市三區(德城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運河經濟開發區)產生的生活垃圾全部運往垃圾焚燒發電廠,現在每天焚燒生活垃圾700余噸,日發電量20萬度—25萬度。年發電量1.08億度,上網電量8000萬度,上網電價0.65元/度。
據測算,按照市區一個普通家庭一個月用電100度來測算,三區產生的生活垃圾每月發電量約600萬度,可供60000個家庭生活用電。
能力強垃圾焚燒下腳料還能再利用
市環衛處的相關負責人表示,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是民心工程,從根本上改變了德州市生活垃圾處理難題。過去,德州市所采用的垃圾填埋方式需要占用大面積土地,且填埋需要覆蓋大量土方。2013年以前,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廠日填埋垃圾630噸左右,每年需覆土近6萬立方米。而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運行期間,只有產生的飛灰需進行填埋處理,填埋量減少了90%,覆土僅需6千立方米左右,每五年即可節省一個占地近100畝、庫容量110萬立方的垃圾填埋場,可以節約大量的土地以及垃圾覆土所需的土方資源。另外,該項目每年上網電量8000萬度,節約標準煤3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7.5萬噸;燃燒后所產生的爐渣能夠作為建材原料再次投入使用,真正變廢為寶,實現了能源再生和資源的循環利用。
真環保煙氣排放標準符合國家標準
“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更徹底,嚴格控制污染。”德州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安全環保部經理李峰介紹說,生活垃圾通過焚燒,不再像衛生填埋時散發異味,焚燒后的煙氣和尾氣也會進行相應處理,排放標準符合國家相關規定,更大程度上降低垃圾處理過程中對周邊環境的影響,有效改善城市環境。
李峰表示,在焚燒過程中產生的煙氣,需要通過專門的設備進行處理后才能排放,可以加入石灰、活性碳等物質對煙氣進行吸附、凈化,通常所說的尾氣凈化就是對煙氣進行處理;垃圾在進行處理前儲存的過程中,也會滲出污水,這些污水也要通過先進的技術進行處理,生化、過濾和凈化等,使處理后的污水達到可以回用的效果,直接回收用于再生產用水。通過對廢氣和廢水等污染物的處理,實現了垃圾處理的無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