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煙滾滾曾是工業經濟發展“高大上”的形容詞,如今已成了綠色發展的“攔路虎”。然而以現有的技術工藝,煙道廢氣的治理對于企業來說,效果不是很理想且負擔不小。與之相反的是,永豐縣博源公司發明的科研成果DDS煙道氣除塵脫硫脫硝技術,卻可以將廢氣中的有害物質一網打盡,變廢為寶,不產生二次污染,企業由此可實現“低成本、零成本”環保,甚至從環保中賺錢。近日,該技術在第44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覽會上,一舉摘得了特別金獎。
化石燃料是目前絕大多數企業的燃料,燃燒時所產生的廢氣是酸雨、霧霾等大氣污染的“罪魁禍首”。隨著環保要求的日益苛刻,煙道廢氣除塵脫硫脫硝達標治理成為企業必須要邁過去的一道門檻。幾十年來的實際工業化應用表明,現有的除塵脫硫脫硝技術運行成本高、效果難以達到人們的預期,多數企業處于“被動”環保狀態。
博源公司魏雄輝博士30年如一日,潛心研究,發明了DDS煙道氣除塵脫硫脫硝技術,以全新的理論,全新的技術和全新的工藝,完全顛覆了傳統的煙道氣除塵、脫硫和脫硝技術,站到了世界的最前沿。該技術已獲得多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并申請了國際專利(PCT),獲得美國、日本、巴西、印度、歐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利權,可廣泛適用于火電、鋼鐵、水泥、玻璃、冶煉、陶瓷、化工、建材和垃圾焚燒等廢氣的除塵、脫硫和脫硝處理。
相對于傳統技術,DDS煙道氣除塵脫硫脫硝技術集除塵、脫硫、脫硝為一體,采取全溶劑、全封閉、循環式運行,不需要用石灰石或氨作為脫硫劑,也不用氨或者尿素作為脫硝劑就可將廢氣中的有害物質“捕捉”得干干凈凈,避免了傳統技術導致的“挖掉一座山,填起兩座山”、氨逃逸、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等二次污染現象,具有運行成本低、除塵脫硫脫硝效率高等特點。2015年,在包鋼工業化試驗表明,經該技術處理以后的煙道氣中,灰塵(含PM100、PM10、PM2.5等)含量可降至5mg/Nm3以下;SO2含量可降至30mg/Nm3以下;NOx含量可降至35mg/Nm3以下,遠低于國家現行標準。同時,HCl、HF、二噁英、多環芳烴等有機物(含部分VOCs)和重金屬等也可以有效脫除,真正實現超低排放或近零排放,做到了有害物質“一網打盡”,為從工業污染源頭減輕甚至消除霧霾現象和酸雨現象提供了可能,而運行費用僅為其它技術綜合運行費用的三分之二。
更令人驚喜的是,該技術可以將從廢氣中脫除出來的SO2和NOx“吃干榨盡”,轉化成純液體SO2產品和硝酸鹽等化工產品,實現變廢為寶,讓廢氣價值不“菲”。由于該技術能“吃硫喝硝”,企業可以解除以往對高硫高硝的原煤、重油、煤焦油和石油焦等劣質燃料的限制,原來不能有效利用的劣質燃料現在反而可以為企業生產更多的再生產品,有助于企業改變能源結構,進一步降低運營成本。測算表明,引進該技術的企業,通過回收、銷售再生產品,降低燃料成本等措施,3至5年內就可收回環保投入。長期以來國家大力提倡、企業普遍希望的低成本、零成本環保投入甚至環保賺錢等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模式因此成為可能,將大大提高企業廢氣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變“要我環保”為“我要環保”。
該技術已走出實驗室,于2013年底中試試驗和2015年初實際工業化試驗應用獲得成功,正式步入工業化應用階段。目前,由包頭市政府、包頭鋼鐵集團公司等部門共同資助的價值7650萬元的首套“DDS煙道氣除塵脫硫脫硝技術”工業化示范工程設備即將下線,預計今年8月可在包鋼集團熱電廠安裝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