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8日,國務院國資委宣布,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冶集團”)整體并入中國五礦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兩家世界500強央企走上了重組之路。6月2日,五礦中冶重組大會在京召開,重組整合又邁出了關鍵的實質性一步。這次重組有著怎樣的意義?將帶來哪些變化?重組將如何具體實施?
試點國有資本投資公司
近年來,我國持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其中一個重要方向就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在中國五礦董事長、黨組書記何文波看來,這次重組正是落實這一要求、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重要舉措。
“在金屬礦產領域,雖然我國很多礦產品需求都占全球總需求接近一半,但在國際排名前十的礦業公司中,沒有一家中國企業,主要資源特別是優質資源大多掌握在國外資源巨頭手中。”何文波表示,國內企業無論是在資源品位、規模還是運營管理、成本競爭力、盈利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與國際優勢礦業公司都存在巨大差距,“這樣的全球金屬礦業格局是必須要改變的,也是必然會改變的。”
改變從重組開始。重組大會上,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親臨宣布,新組建的中國五礦已納入國有企業改革試點。有關人士透露,中國五礦將開展的改革試點是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記者梳理發現,目前中國五礦旗下有7家上市公司,但裝入的資產尚未過半;與此同時,中冶集團97%的資產已裝入了中國中冶這一上市平臺,還有部分資產放在鋅業股份。也就是說,兩大集團重組之后,新中國五礦將擁有9個上市平臺,可以放置不同的業務板塊。
據介紹,新的中國五礦資產規模將超過7000億元,這樣的體量已經超過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三大礦業巨頭,成為全球金屬礦產行業的“航空母艦”。此次重組,還有利于企業拓展國際發展空間。原中國五礦是目前國內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大型企業集團之一,隨著今年1月在秘魯總投資為105億美元的世界第五大銅礦建成投產,其配置在海外的總資產已達1869億元,占集團總資產的53%。原中冶集團在冶金建設方面是名副其實的“國家隊”,占據著全球60%的冶金建設市場。
打通金屬礦產領域全產業鏈通道
“原中國五礦和原中冶集團的業務構成中,主體業務重復性較少,同業競爭程度較低,通過重組產生的效益,更多來自產業鏈不同環節的整體協同。”何文波表示,這次重組的目標,就是要打造一家擁有全產業鏈核心能力的世界一流金屬礦產企業集團。
中國五礦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中冶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國文清表示,新五礦在全球金屬礦產領域,率先打通了從資源獲取、勘查、設計、施工、運營到資源流通的全產業鏈通道,形成了為金屬礦產企業提供系統性解決方案和工程建設運營一體化、全生命周期的服務能力,將大幅提高企業在整個行業上的競爭力和話語權。
重組后的新五礦提出了三大目標——成為國家“資源安全的保障者、產業升級的創新者、流通轉型的驅動者”。具體來看,新五礦將著手以下工作:
在資源保障領域,加快境外銅、鋅、鎳等國內緊缺資源供應基地建設,充分發揮“走出去”領軍作用,力爭進入世界金屬礦業前列;在冶金建設領域,通過全產業鏈系統整合與集成服務提升金屬礦產行業創新驅動能力,確立世界第一冶金建設運營服務企業地位;在貿易流通領域,充分發展現代物流、電子商務、金融服務等生產性服務,強化全球資源配置與市場運作能力,成為全球領先的大宗商品流通商;在技術研發領域,積極推動優勢金屬資源整合與保護性開發,致力于突破下游材料領域核心關鍵技術與共性基礎性技術;在金融資本領域,發揮全牌照金融服務優勢,打造行業領先的金融服務和產融結合平臺;在城市建設領域,爭做中國新型城市化建設的領跑者等。
整合涉及管理、業務、產業鏈
“此次戰略重組涉及7000億元資產、24萬名員工、海內外上千家企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何文波表示,新五礦將本著對國家、投資者、企業、員工高度負責的精神,積極穩妥、依法依規、有序推進。
重組如何有序推進?何文波在會上明確指出,首先是管理對接和職能優化,提高管控效率;同時策劃和推進同類業務重組和整合(例如海外礦產資源、房地產業務等),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繼而全面推進全產業鏈業務協同,并爭取在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和開展國際產能合作方面率先取得突破。
在加快管理有序對接方面,國文清提出,要統籌設計優化集團公司的運營管理模式和管控架構,3個月內完成職能部門初步對接,保證日常工作的正常運行。同時,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規范理順集團公司決策機制與流程;對各二級企業建立以資本為紐帶的母子公司管理體制,持續推進授權體系和二級企業董事會建設,合理制定權責界面,明確授權清單。他還表示,新五礦將設身處地照顧平衡好兩家企業干部職工的問題關切和利益調整,使每個員工的價值得到充分實現。
在業務上,新五礦將本著先易后難、審慎果斷的原則,在重點領域推進整合與協同。具體包括擴大海外資源開發、工程承包建設、房地產開發等領域的規模效應,加強在鋼材集中采購銷售、海外網絡建設、科技研發、綜合服務等領域的產業銜接等等。
此外,根據上市公司治理準則等要求,中國中冶作為上市公司的獨立性和完整性不會受到影響,現有組織架構和管理體制會保持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