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綜合利用巨大的紅格釩鈦磁鐵礦表外礦,進一步提高選鈦回收率,為500萬噸/年紅格表內外礦預分選廠建設、150萬噸/年選礦示范工程擴產技改和1500萬噸/年特大選礦廠建設提供設計依據,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綜合利用研究所進行了詳細的工藝礦物學研究、高效預分選工藝技術研究、紅格釩鈦磁鐵礦綜合高效預分選工藝技術優化研究、紅格釩鈦磁鐵礦鐵精礦冶煉新流程冶煉渣物質組成及工藝性質研究、冶煉渣鈦分離分選工藝技術研究開發等,取得了多項技術成果。
其紅格高效預分選技術成果為:通過工藝礦物學研究,查明礦石物質組成和工藝性質,采用降低破碎產品粒度、多梯度復合干式磁分選和多磁極、大包角磁系等一系列預分選工藝技術,對紅格釩鈦磁鐵礦表外礦、表內礦、表內外混合礦的細碎礦石,分別得到產率為34.21%、27.96%、31.88%的最終尾礦,大幅減少了入磨入選的礦石量;表外礦通過預分選,礦石TFe、TiO2品位分別由17.9%、9.31%上升到22.67%、12.55%,分別提高了4.77、3.24個百分點;表內礦通過預分選,礦石TFe、TiO2品位分別由23.99%、11.43%上升到29.96%、14.58%,分別提高了5.97、3.15個百分點,使紅格釩鈦磁鐵礦礦石質量發生了質的變化,將極貧礦石提升為中品位礦石,將原來不能利用的巨大表外礦資源提升為可利用的寶貴資源,大幅增加了釩鈦磁鐵礦可利用的資源儲量,優化了紅格釩鈦磁鐵礦綜合利用工藝技術——通過對細碎礦石的高效預分選,提高了礦石質量,減少了入磨及其后續加工的礦石量,提高了選廠設備利用系數,降低了生產成本;通過優化磨礦分選工藝技術,提高了磨礦能力,減少了物料過磨和金屬流失,提高了選礦回收率。其技術研究獲得了如下選礦技術指標:入選礦石(預分選精礦)品位TFe26.42%、TiO213.62%;鐵精礦產率24.68%,礦石品位TFe58.21%、V2O50.62%、TiO29.42%,對鈦磁鐵礦的礦物回收率達90%以上;鈦精礦產率為18.19%,礦石品位TFe32.63%、TiO248.37%,對鈦鐵礦的礦物回收率達80.81%。
其電爐渣鈦分離分選技術成果為:對電爐熔分渣進行了物質組成、主要礦物學特征、礦物工藝粒度特征以及鈦的賦存分布等研究,獲得了電爐渣熔分渣工藝礦物學成果,開發了電爐熔分渣、階磨階選回收金屬鐵、段磨礦產品濃縮調漿脫泥除碳、浮選選鈦等工藝流程。電爐熔分渣選鈦技術指標為:鈦精礦產率57.7%,TiO2品位72.07%,TiO2回收率75.59%;同時還產出了可供碳化氯化綜合回收TiO2的物料,該物料產率33.55%,TiO2品位38.40%,TiO2回收率23.62%。該物料經碳化氯化處理對其TiO2回收率為70%以上,綜合利用電爐熔分渣TiO2的回收率為92%以上。該技術成果已用于龍蟒礦冶紅格礦表外表內礦混合礦500萬噸/年預分選廠工程設計建設(于2010年1月5日投產運行)、龍蟒礦冶選礦廠由150萬噸/年擴到300萬噸/年的擴產技改工程設計建設(已投產運行),以及龍蟒礦冶紅格礦2000萬噸/年大選廠工程設計和建設。電爐渣鈦分離分選工藝技術研究成果將用于龍蟒礦冶攀枝花安寧工業園區釩鈦磁鐵礦冶煉新工藝流程工程中的電爐渣提鈦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