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水泥生產線包括“兩磨一燒”三道工序。即:生料粉磨、熟料煅燒、水泥粉磨。粉磨站就是將水泥粉磨這一環節獨立出來,選擇市場潛力大、交通便利的地區,外購熟料加工水泥。
由于粉磨站不能自己生產熟料,且對市場依賴性極大,因此一旦市場形勢發生變化,熟料購入成本增加,則企業運行將受到極大的影響,而這也正是當前國內不少粉磨站企業面臨的難題。
日前,江西上饒地區有粉磨站相關負責人表示,熟料企業正在不斷擠壓粉磨站的生存空間,導致粉磨站生存困難。
為什么粉磨站越來越難生存?
1、無礦山資源,熟料供給受制于人。
正如上文所言,粉磨站建設主要考慮市場、交通等因素,且通常不具備資源優勢。因此,必須通過外購熟料,粉磨水泥賺取利潤,導致在原材料環節受制于人。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相對于大的水泥企業來說,粉磨站的市場競爭力明顯不足,這是導致粉磨站企業生存困難的根本原因之一。
華潤(298.33元/噸,0%)水泥建立之初是做混凝土的,為了解決原材料匱乏的問題,華潤開始建立粉磨站,但在建立粉磨站之后意識到,熟料受制于人。于是一步一步發展壯大,建立了自己的熟料線,不斷的把企業做大做強,最終在中國水泥市場站穩腳跟。
從華潤的例子可以發現,能夠自己生產熟料,在某種程度上講,事關企業的長期生存,缺少熟料生產能力,則必然受制于人。
2、環保成本增加企業盈利能力下降。
據數據統計,我國當前水泥行業的設計產能為35億噸左右,2016年實際產能24億噸,產能利用率僅68.57%。產能過剩較為嚴重的地區比如西北、東北等,產能利用率僅50%左右。
壓減過剩產能成為了水泥行業去產能的首要任務。去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34號)(簡稱:34號文)中明確指出要壓減過剩產能,并且提到污染物排放達不到要求或超總量排污的,實施按日連續處罰;情節嚴重的,報經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批準,責令停業、關閉。能耗超限額的,應在6個月內整改達標;確需延長整改期限的,經申請可延長不超過3個月的期限;逾期仍不達標的,依法關停退出。
近年來,為加速淘汰落后產能,國家不斷提高環保標準,《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中將粉塵排放由100mg/Nm3降低至30mg/Nm3,水泥污染物排放治理成本隨之出現較大幅度上升。粉磨站企業受當前市場競爭加大影響,經營壓力加大,在環保成本提升的情況下,企業成本進一步上升,導致盈利能力下降。
3、行業產能嚴重過剩,企業間競爭日益激烈。
由于市場競爭壓力加大,熟料生產企業為保障自身的利潤和市場占有率,將熟料價格抬高,減少對粉磨站的熟料供給,導致粉磨站生產成本提高,甚至于“無米下鍋”。
2016年江西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9,378.69億元,占全國固投總額3.25%;房地產開發投資1,770.94億元,僅占全國房投總額1.72%。致江西水泥需求較弱,2017年一季度江西水泥價格不斷下跌近40元/噸,僅售280元/噸左右。加之江西地區有南方、海螺(320.69元/噸,0%)、萬年青、紅獅(305元/噸,0%)、中材、亞洲等大型水泥企業,在這樣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大企業為搶占市場份額,保障自身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打壓小粉磨站企業。
4.取消P.C32.5水泥進一步加大粉磨站生存難度。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34號文)中要求,停止生產32.5等級復合硅酸鹽水泥,重點生產42.5及以上等級產品。與此同時,為緩解產能過剩壓力,國內水泥行業全面取消32.5標號水泥的呼聲越來越大,就在今年,新疆已經全面停止生產32.5標號水泥。
雖然目前業內專家對取消32.5等級水泥存在質疑,但是在部分地方協會和企業的推動下,未來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地區加入到取消32.5等級水泥的行列。
32.5等級水泥在生產過程中可添加更多的混合材,而更高標號水泥則需要更多的熟料,混合材摻量大幅減少。取消32.5水泥無疑是給粉磨站當頭一棒,大大降低生產靈活性,提高生產成本,擠壓了粉磨站利潤空間,生存難度也進一步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