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新疆準東經濟技術開發區,你能感受到一種蠻荒之地的原始力量與現代工業的交織碰撞,這樣的碰撞,如何交織出和諧的樂聲,依賴的是統籌規劃者的高瞻遠矚與深謀遠慮的謀篇布局。
帶你領略新疆準東的壯闊輝煌
新疆準東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位于準噶爾盆地東南緣,橫跨吉木薩爾、奇臺、木壘3個縣,準東煤田是我國目前發現最大的整裝煤田,東西長220公里,南北寬60公里,總面積1.5萬平方公里,預測煤炭資源儲量3900億噸,占全疆儲量的17.8%、全國儲量的7%,是國家第十四個煤炭基地(新疆)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4年,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明確提出,要著力打造“三基地一通道”。國家明確要把準東打造成“國家大型煤炭煤電煤化工基地”。國家提出建設“一帶一路”倡議,把新疆作為國家能源示范基地,準東作為能源核心區和“西氣東輸”、“疆電外送”的重要基地,成為“國家綜合能源示范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5年國家發改委結合準東循環產業發展,確定準東成為“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
2016年12月,自治區人民政府黨組第31次會議明確提出將準東作為“電力體制改革示范區”,建設“封閉式電價區”,推動清潔高載能產業集群集聚發展。
2017年3月,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聯合發布《現代煤化工產業創新發展布局方案》,明確新疆準東作為國家現代煤化工產業示范區。
謀篇布局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綠色發展之路
新疆準東開發建設歷經10余年,已經初步形成煤炭、煤電、現代煤化工、煤電冶、新材料、新能源六大產業。到目前為止,入駐園區企業已達678家(規模以上企業29家),世界500強企業12家,全國500強企業21家,常駐產業工人及流動人口達8余萬人,累計完成投資超2000億元。
2017年以來,準東開發區緊緊圍繞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始終堅持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踐行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大力實施優勢資源、能源轉換戰略,加快清潔高載能產業發展,走出一條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綠色發展之路。
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的發展方式,將資源優勢轉為經濟優勢,立足最先進的技術,形成循環產業鏈,將原材料吃干榨盡。
第一是煤炭產業。目前,開發區已形成煤炭產能1.18億噸,2017年預計煤炭產量達6000萬噸,約占全疆(約1.5億噸)的三分之一還多,發揮了煤炭開采規?;?、高效化的優勢,充分保障了產業和民生用煤,到“十三五”末預計形成煤炭產能2億噸。2017年,在國家煤炭行業去產能的背景下,3月1日國家發改委批復了《準東將軍廟礦區總體規劃》,至此準東5大礦區國家已批準了4個,新核準煤礦項目6個,核準規模3690萬噸,進一步明確了國家建設準東大型煤電基地的定位,彰顯了國家產業升級和結構布局的決心。
第二是煤電產業。目前,開發區已建和在建的煤電、風電、光伏裝機容量超過三峽水電2250萬千瓦裝機容量。全世界輸電容量最大、輸電距離最遠、電壓等級最高的準東—華東±1100萬千瓦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在國家電網公司和各電源企業的共同努力和推進下,將于2018年底全面建成投運,每年將向華東地區輸送660億度電,相當于送煤3000萬噸,可減少排放二氧化碳5940萬噸。
第三是現代煤化工產業。2017年3月,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聯合印發《現代煤化工產業創新發展布局方案》,規劃布局內新疆準東、蒙古鄂爾多斯、陜西榆林、寧夏寧東4個現代煤化工產業示范區,逐步建成世界一流的現代煤化工產業示范區。目前已初步形成新疆宜化化工40萬噸合成氨、60萬噸尿素、60萬噸PVC、50萬噸燒堿、8萬噸三聚氰胺產業規模。國泰新華循環經濟工業園一期20萬噸BDO、6萬噸PTMEG產業項目,BDO項目通過技術創新,已經實現單體規模全球最大、各項能耗指標全球最低、整體工藝水平全球最優的示范性工程??偼顿Y1322億元的新粵浙煤制氣管道項目,于2015年9月獲得國家發改委核準并開工建設;總投資1300億元的準東5個配套220億立方米煤制氣示范項目正在加快各項前期工作。
第四是煤電冶產業。東方希望、新疆神火、新疆其亞3家各80萬噸電解鋁項目已全部建成投產,其能耗、水耗、碳排放強度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電解槽均采用400kA以上國際先進標準,80%采用500kA以上電解槽;單體規模均在80萬噸以上(全國平均規模37萬噸),電耗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萬元GDP能耗小于1噸標準煤,能源綜合利用率達到國際節能生產工藝標準。規劃建設鋁精深加工產業園2個,引進鋁下游加工企業12家,鋁液就地轉化率達到30%以上,到2020年力爭達到80%。
第五是新材料產業。準東開發區委托國內權威專業機構編制《合金新材料產業規劃》、《煤化工新材料產業規劃》等4個專項規劃,重點發展合金新材料、煤化工新材料、硅基新材料、建筑新材料。依托準東240萬噸電解鋁打造合金新材料;依托國泰新華BDO及PTMEG產業項目,延伸發展氨綸、滌綸等化工新材料產業,與新疆棉花紡織優勢結合發展混紡;2017年自治區把準東作為重點支持打造的兩大硅基新材料產業基地之一,依托東方希望20萬噸工業硅(一期10萬噸)、15萬噸多晶硅(一期3萬噸)、協鑫10萬噸多晶硅(一期6萬噸)等硅基產業,打造全球大型硅基新材料產業基地,為發展新能源產業奠定基礎;以電廠粉煤灰、電石渣、脫硫石膏綜合利用為基礎,大力發展新型墻體材料、家具裝飾、碳金制品等建筑新材料,采取循環利用、吃干榨盡的方式,變廢為寶,實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利用。
第六是新能源產業。2015年國家能源局核準準東新能源基地建設項目,規劃風電、光伏外送規模770萬千瓦。隨著工業硅、多晶硅、單晶硅產業的發展,依托先進技術,形成煤—電—硅—電池片—電池組件—太陽能發電應用全產業鏈,大幅降低太陽能發電成本,推進能源技術革命,實現光伏領跑,把綠色能源帶進生活。開發區超前規劃,提前布局編制完成準東千萬千瓦光伏基地規劃,將利用準東廣袤戈壁和依托準東6級電網優勢,打造光伏沙漠植被和諧共贏的新模式,清潔電量通過“疆電外送”工程送往華東地區,全力打造準東國家綜合能源示范基地。
隨著準東六大產業的不斷發展,力爭在全國、乃至世界形成煤電冶、高純硅、多晶硅、單晶硅、煤化工新材料、光伏組件等6個定價權,建成具有新疆特色的產業體系。
服務一流企業發展 提升服務品質
肖仁俊表示,入住新疆準東開發區的都是國際、國內一流的企業,所以開發區管委會要不斷強化“服務大局、服務發展、服務社會、服務企業”的意識,強化“放管服”的政策、措施的落地,為企業提供超前、一流服務,把“抓項目”轉變為“抓環境”,努力把開發區建成審批事項最好、服務質量最優、辦事效率最高的國家級開發區。
在基礎設施完善方面,準東開發區累計投資200億元,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目前準東開發區“五縱三橫”的公路網基本形成,高速公路、園區道路暢通,公路運輸條件完善。準東五彩灣通用機場加快辦理前期手續,計劃2018年開工建設。阿富準鐵路開工建設,打通準東客貨貨新通道,烏魯木齊至準東城際鐵路正在規劃中;烏準鐵路雙線電氣化改造工程加快實施,企業鐵路專用線建設加快推進,開發區貨物運輸能力全面提升。五彩灣5000萬方冬季調蓄水庫建成投運,開發區供水能力規劃6億立方,目前實現1億立方。準東750千伏電網全面運行,開發區6級電網基本形成。
產城融合快速推進,綠色宜居準東如期實施。
開發區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高標準規劃、分步實施,主動滿足企業需要、服務產業發展,全面加快“一區雙城”建設。目前,準東開發區已投入20億元,有序推進五彩灣、芨芨湖兩個新城區建設,建設新城市政道路、供排水、亮化、綠化、景觀等工程,社區服務中心、綜合醫院、學校、幼兒園等公益類項目全面啟動建設。
園區配套基礎條件完好。重點抓好合金新材料、煤基新材料、硅基新材料和建筑新材料等9大配套園區規劃編制、供水排水、道路綠化亮化等基礎設施建設,為企業入駐提供基礎設施保障。
堅持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
準東開發區始終堅持“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發展理念,正確處理開發區與自然保護區的關系,強化環境保護頂層設計,實施“藍天行動計劃”和“兩清兩美一綠”行動,在全疆率先進行無人機環境監察巡查執法。堅決守住生態功能保障基線、環境質量安全底線、自然資源利用上線“三大紅線”,有效促進了園區與自然保護區協調發展。
2012年以來,準東開發區累計投入資金1.7億元,實施了“四個萬畝”工程,其中已完成植樹造林1萬畝,生態林整地、供水、苗木種植1000畝,道路防護林4440畝,企業造林綠化2689.05畝,城市園區綠化173畝。自2016年8月準東開發區納入自治州環境質量數據統計以來,當年空氣質量排名全州第三;2017年1-6月,環境空氣質量排名全州第二,同比持續改善好轉。
準東開發區成立以來,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嚴格環境準入,強化執法監管,全面提升環境管理水平,加快“用煤企業不見煤、產渣企業不見灰”的環保綠色輸煤、輸灰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創建“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園區。
截至目前,準東開發區累計投入環保資金61億元。其中:規劃編制方面累計投入資金1000余萬元,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入資金13.8億元,提升環境保護能力建設方面累計投入資金574萬元,生態建設方面累計投入資金1.7億元。已建成2180萬噸固廢填埋場1個、18萬噸/年危廢處理中心1個、5000方/日污水處理廠1座、13萬方垃圾填埋場1個。企業環境綜合整治累計投入資金47億元,各露天煤礦企業完成道路硬化120公里,建設密閉式筒倉46座、密閉式輸煤廊道40.6公里,拆除不符合環保要求的滑篩12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