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重慶江津區已全面規范整治了長江沿線(江津段)的39處砂石堆場,轉運清理砂石總量超過5000萬噸。如今,蜿蜒長江穿城而過,江津城區風景如畫。
強化上游意識,擔起上游責任,體現上游水平——近日,江津區委召開十四屆六次全會,要求全區上下緊緊圍繞全市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強化上游意識、擔起上游責任、體現上游水平的要求,努力把長江岸線變成美麗風景線,奮力在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中展現作為,讓江津之美美不勝收。
“江津興衰系于長江!”江津區委書記程志毅說,江津位處重慶主城上游,有長江黃金水道127公里,占到了全市總量的近五分之一,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中地位特殊、角色重要,在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中資源稟賦突出、責任重大。為此,江津將彰顯“四個之美”,把長江岸線變成美麗風景線。一是在彰顯山水自然之美上展現作為;二是在彰顯人文精神之美上展現作為;三是在彰顯城鄉特色之美上展現作為;四是在彰顯產業素質之美上展現作為。
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
著眼長江全流域,站好保護長江的江津崗哨,修復長江生態環境,建設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是江津必須強化的上游意識、必須擔起的“上游責任”。
為保護好大美長江,江津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在全區迅速開展"查、罰、關、復、退"環保專項整治行動,形成治理污染、保護長江的強大聲勢。
“查”就是嚴厲查處非法采砂、非法排污等突出問題;“罰”就是依法對破壞長江生態環境的行為加大處罰力度;“關”就是痛下決心整治關閉一批排污不達標的企業;“復”就是千方百計恢復自然生態,打造水美岸美環境美的長江“最美岸線”;“退”就是要堅決退出不適宜沿江布局的產業項目。
去年以來,江津區已全面規范整治了長江沿線(江津段)的39處砂石堆場,轉運清理砂石總量超過5000萬噸;全面整治了區域內各類非法采、抽砂船,共立案調查非法采砂案件16起。其中,江津法院辦理了全市首例長江河道非法采砂案、全市首例跨省市污染環境刑事案、全市首例環境行政公益訴訟案等3起典型案件,形成對環境資源犯罪的強力震懾。此外,由于無法全部達到重慶市餐飲船舶污染專項整治驗收標準,江津區今年責令關停了停靠在轄區水域的全部8艘餐飲船舶,切實治理餐飲船舶污染。
在推進國土綠化方面,江津把育林護林還林作為大事來抓,堅持“守住存量、擴大增量、提升質量”,推進全域國土綠化,真正讓“山頂喬灌戴帽,半山果樹纏腰,山下農田林網,村莊綠蔭環抱”的美麗畫卷展現在江津大地上。2017年,江津區完成退耕還林、封山育林、森林撫育等營造林任務12.1萬畝。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是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的重中之重和當務之急,是江津面臨的主要矛盾和需要完成的首要任務。該區把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作為最緊迫的任務,下定決心解決好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水、大氣、土壤污染等突出問題,讓江津的“顏值”更高,帥鄉大地“氣質”更佳。
在治污水方面,堅持污染減排和生態擴容兩手發力,以持續改善長江江津段水質為中心,扎實推進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三水共治”,還老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景象。今年以來,江津完成了已劃分保護區的100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調整和規范化建設,對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進行了全面專項督查,并推進支坪片區污水處理廠等一批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在增藍天方面,以細顆粒物(PM2.5)和可吸入顆粒物(PM10)污染防治為重點,全力整治工業廢氣、城市揚塵、機動車和移動源尾氣、餐飲油煙等痛點難點,還老百姓藍天白云、繁星閃爍。今年上半年,建成對大氣污染源進行精準管控的城區空氣質量監測網格12個,鞏固了全區燒結磚瓦企業分類整治成果,完成車輛路檢800余輛。
在護凈土方面,突出重點區域、行業和污染物,強化“一查三治”措施,做好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讓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去年,江津在全市率先探索城鄉生活垃圾和餐廚垃圾收運PPP模式,由企業負責全區垃圾收運系統項目建設和運營,通過“建設—擁有—運營—移交”+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為全區城鄉生活垃圾、城鎮餐廚垃圾提供無差別收運服務,取得良好成效。
在美家園方面,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突出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大力推進“廁所革命”,促進村莊凈化、綠化、美化,保護好農村環境,為老百姓留住鳥語花香的田園風光。今年以來,已完成柏林鎮復興場等3個行政村的居民集中居住點生活污水進行了整治,修建污水處理設施3座。
推進產業結構綠色轉型
推動產業綠色轉型是破解長江經濟帶資源、環境約束的重要突破口,是實現長江經濟帶生態安全的重要保障。江津是工業大區,正在全力推進工業綠色化發展,構筑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體現“上游水平”。
為此,江津著力推進產業結構綠色轉型。在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方面,加大投資支持力度,打通傳統產業與綠色技術之間的通道,將綠色技術、綠色工業滲透應用到傳統產業各環節。將發展新興產業作為加快工業綠色化發展的突破口,深入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行動計劃,大力發展新興綠色技術和產業,努力推進工業高端化、智能化、集約化、綠色化發展。
在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方面,將借助“中國長壽之鄉”“中國生態硒城”金字招牌和獨特富硒資源,大力發展富硒綠色產業,推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體育、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同時推進服務業綠色發展,大力發展生態商業、生態物流、健康養生等服務,積極發展電子商務、網絡購物等服務新業態。
6月29日,重慶江津至貴州習水高速公路全線通車,對提檔升級江津全域旅游意義重大。江津將緊扣重慶江津至貴州習水高速公路這條旅游“大動脈”,依托全區豐富的旅游資源,加快建設全景江津,做強旅游產業。
突出開放合作,推動高質量發展
長江經濟帶發展也為江津提供了“走出去”的更大平臺,是江津更好融入中部和東部的重要載體,江津將抓住機遇,積極主動融入全國、全市開放新格局,著力拓寬開放通道、提升開放平臺、壯大開放主體、優化開放環境,把江津建設成為重慶對外開放的新高地。
7月5日,重慶江津綜合保稅區將正式封關運行。按照“重慶西北向和南向大道的重要開放引擎和加工貿易基地”的定位要求,將大力發展保稅加工、保稅物流和服務貿易,努力建設成為重慶西北向和南向大通道的重要開放引擎和加工貿易基地,成為全市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重要平臺,融入服務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發力點。
另外,江津還將圍繞智能終端、高端裝備、大宗物資和跨境電商等產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依托長江黃金水道,順江而下、漂洋過海,在準確掌握產業發展動態的前提下,主動出擊、“敲門招商”,把招商觸角進一步擴展到長三角地區、沿海地區的更多城市,擴展到新加坡等更多國家,提升招商實效。
“江津依長江存在,以長江而得名,因長江而美麗!”程志毅說,江津將積極展現上游作為,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絕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守著綠水青山苦熬的窮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一地經濟增長的歪路,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的增長點、成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成為展現江津良好形象的發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