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白宮向國會提交了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計劃,打算未來10年內利用2000億美元聯邦資金撬動1.5萬億美元的地方政府和社會投資,改造美國年久失修的公路、鐵路、機場以及水利等基礎設施。2019年5月1日,特朗普與國會民主黨領袖在白宮會晤就基建問題達成共識,雙方就未來十年撥款2萬億美元啟動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達成共識。未來三周,雙方還將開會討論特朗普關于基建融資的具體方案。
對美國而言,基建帶動需求,護航經濟增長
美國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在上世紀60年代就已經完成,當時打造了世界上最好的高速公路系統和航空系統。不過,如今過去了近60年時間,多數已經到了設計的使用期限,確實該大修大補,甚至要開始重建了。美國的大部分基礎設施建于上世紀30-60年代,目前大量設施老化嚴重。根據美國土木工程協會2017年的基礎設施報告,美國的基礎設施整體評級為D+,其中航空業、飲用水、公路和公共交通均處于極度不佳狀態。根據協會的評估,美國到2025年之前需要投入4.5萬億美元進行設施維修和改善,而目前仍然有2萬億的缺口。
基建投資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基建投資能夠拉動經濟需求。基建投資是固定資產投資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涉及公共設施、交通運輸設施以及電力熱力設施的建設和管理。再進一步考慮到上游行業,基建投資還會直接帶動建筑業、裝備制造業以及建材行業(鋼鐵、水泥、有色)的需求。另一方面,基礎設施的改善有助于經濟的長期發展。所謂要致富先修路,一國的基建設施水平要符合當前的經濟發展階段,否則就有可能制約經濟的長效增長。
美國基建對于投資的影響
美國有著巨大的經濟潛力,同時也有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過去五十多年主要依賴科技進步和消費增長來推動經濟發展,這次政府和國會就重建基礎設施建設達成共識后,預料會很快加以實施,這將開啟投資拉動經濟的新引擎,從而進一步提升美國的整體經濟實力。
美國基建長期來看顯著利好石油、黑色系、有色金屬等行業。自從PPP開始出現,基礎設施越來越受到民間投資者的青睞:弱周期性,基礎設施項目對經濟和市場波動相對不敏感;與其他資產的相關程度低,可分散投資組合風險;長期穩定的回報,現金流具備較強的可預測性質;作為固定資產,具備對沖通貨膨脹的能力;期限長,與通脹掛鉤的債務相匹配;政府機構做信用背書,違約概率小。中國在基建方面有著很多經驗,未來中美可能會有合作的機會。所以美國基建對于投資者來說是一個不可多得好機會,值得關注。
美國基建對于匯率的影響
對匯率的影響主要還是看經濟增速與負債兩個主要方面,如果大基建促進了美國經濟增長,這會強化美元,如果對經濟增長促進有限且債務增長較快,那么美元會貶值,從長期來看,美國當前推進大基建對美元匯率是不利的,這是由債務結構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