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空氣污染很嚴重,污染很大一部分主要來自發電廠,因為我國70%的電廠都燒煤,而國外是燒油。所以節電就是減少污染,我們在給國家工信部建議推廣高效電機的問題。”6月9日,中國重型機械工業協會主辦在長順縣舉行“永磁電機內裝式礦井提升機”科技成果鑒定會,對貴陽高原礦山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和太原理工大學聯合研發永磁電機內裝式礦井提升機,中國工程院院士唐任遠給予了高度評價。鑒定委員會一致認為,永磁電機內裝式礦井提升機有多項技術創新,成果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同意通過科技成果鑒定。

院士唐任遠(前排右二)一行在位于長順的貴陽高礦重工考察
永磁技術書寫世界礦井提升機新歷史
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唐任遠、王國法等與會專家對貴州省自主研發的全球第一臺永磁電機提升機贊許有加。專家們認為,永磁電機內裝式礦井提升機,利用提升機外卷筒作為外轉子永磁同步電機原理,省去了減速器、聯軸器、潤滑站等中間環節,具有結構緊湊、占地面積小、噪音低、節能效果顯著等特點。鑒定委員會認為,永磁電機內裝式礦井提升機有多項技術創新,成果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同意通過科技成果鑒定。
據了解,永磁技術不僅可用于鐵、汞、鋁、銅等金屬礦的開采,也可用于磷等非金屬礦的開采。研發團隊介紹,該技術從2005年開始著手,通過10年時間到2015年基本研發成功,2016年在貴州煤礦試運行;2017年,正式用于貴州省苞谷山煤礦。數據顯示,該永磁提升機技術以節能37%、基本免維護的優越性揭、全面提升安全系數的效果,開啟了礦井提升機的新一頁。
今年7月,該永磁提升機將在我省舉辦的工業博覽會上正式展出。
經濟效益和節能減排效果立竿見影 “一臺傳統的提升機每小時耗電約310度,按每天工作12小時,則每天將耗電約3720度,電費約1860元,每年電費則大約60萬元。但同樣按照每天工作12小時計算,運用新技術的永磁提升機每小時耗電僅為4度,則每天耗電約48度,電費不到30元。那么一臺永磁提升機的電費約為1860元,相比傳統的提升機為企業節約59萬元。”作為專家和使用者,參加本次鑒定會的貴州久泰邦達能源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劉志禮,用具體數據說明該永磁提升機的經濟效益。劉志禮還表示,由于永磁提升機減掉了很多零部件,維護幾率也大大降低。 科技創新不僅為客戶企業節能減排,也為生產企業帶來動力。自2017年,全球首臺永磁提升機在貴州盤州苞谷山煤礦正式使用以來,目前,我國已經有逾50臺永磁提升機在貴州、云南、四川、重慶、山西、新疆等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