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進場檢查,到處塵土飛揚,地面上都是污水,無從下腳。現在再過去看,整體面貌煥然一新,變化實在太大了。”3月30日,提及臨高縣高銀混凝土攪拌站和儋州強力混凝土攪拌站,省生態環境廳行政執法局有關負責人伍榮說道。
粉塵是攪拌站項目最大的污染源,也是攪拌站項目環境違法最突出的問題。如何通過環保執法倒逼攪拌企業自我提升,引導企業進行封閉式、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最大限度減少粉塵污染、杜絕環境違法行為,是我省環境執法工作重點探索方向。
源頭防范
科學編制環評報告
臨高縣高銀混凝土攪拌站是我省環保部門主動引導企業進行規范化建設的一個縮影。
早在企業進行升級改造之前,臨高縣有關部門就結合浙江考察先進企業經歷和當下攪拌站的環保新要求,建議公司按封閉式標準建設,最大限度減少粉塵污染。同時做好生產廢水收集沉降利用、工業固體廢棄物堆放處置和危險廢棄物收集貯存處置。
據高銀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公司攪拌站項目建設充分采納環保部門建議,認真學習全國攪拌站行業先進的生產工藝和環境保護措施,會同環評報告編制單位在多次征詢專家意見、多次修改的基礎上,最終形成環評報告,經臨高縣生態環境部門批復后,嚴格按照環保要求動工建設。
“這個項目建設初期,臨高縣環境監察部門對項目落實‘三同時’制度開展檢查,督促指導企業嚴格按環評要求推進項目建設。”臨高縣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說,通過環境執法倒逼企業自我提升,為規范行業環保設施建設打下基礎。
傳導壓力
執法檢查促整改
在實踐中,如何既能保持環保高壓態勢、不放松對企業的環保監管,又幫助企業按照環保要求進行轉型升級?從儋州強力混凝土攪拌站的“變化”中可以找到答案。
據介紹,該攪拌站曾在生產過程中疏于環保管理,2018年8月省生態環境廳執法總隊組織開展交叉執法大行動,檢查發現該公司存在環保設施不健全,生產線密封不到位,生產廢水回收利用率不高等問題。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儋州市生態環境局依法依規對企業下達了責令整改違法行為通知書,要求企業按時完成整改。
“依法加強環保執法監管,無形中給企業施加了壓力。”儋州市生態環境局監察支隊隊長黃漢國說,從規范企業生產行為的角度出發,環保部門立即對該攪拌站采取系列措施,督促攪拌站及時整改。
在執法督促的同時,儋州市生態環境局通過普法培訓等方式,不斷增強企業經營者的環保意識,引導企業守法生產經營。
黃漢國指出,罰款不是目的,通過執法傳導壓力倒逼企業按照環保要求進行規范化建設,引導企業最大限度降低污染物排放,才是執法的方向。
對標提升
引導企業學先進
為引導強力公司向行業標桿企業學習,儋州市生態環境局多次協助該公司聯系省外同行標桿企業,出省實地考察學習,開拓企業經營者眼界,增強企業發展信心。
2018年底,儋州強力混凝土攪拌站開始進行全面整改。首先,重新選址并認真做好環評前期規劃;其次,加大環保經費的投入,在新建設施過程中共投入環保資金1300余萬元。
“公司實施骨料倉和生產線全封閉。堆放面積達4萬平方米左右的砂石骨料倉采用鋼結構設計,實現了綠色全封閉;2條混凝土生產線包括皮帶走廊實現了全封閉,在全封閉廠房內配套安裝霧狀灑水噴淋系統和隔音棉噪音控制系統,總投資達到800萬元。”強力公司企業負責人介紹。
對于環保執法倒逼攪拌站經營企業自我提升,省生態環境廳行政執法局局長葉紅春表示,環保部門通過工作方式的轉變,主動幫助企業按照環保要求進行自我提升、轉型升級,從源頭上進行防范,解決突出環境問題,這是今后環保執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