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南省政府發布《關于表彰海南省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和模范個人的決定》,表彰了50個模范集體和99名模范個人, 海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榮獲“海南省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榮譽稱號。
該公司自成立以來,積極投身地區建設,主動融入當地發展,在地方經濟與社會建設、民族文化發展與建設、脫貧攻堅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參與地方經濟與社會建設
海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地處昌江黎族自治縣,2007年9月揭牌運營。該公司秉持“致力創造價值,共享發展成果”核心價值觀,認真履行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融入地方經濟與社會建設,實現企業與地方共贏。
該公司自成立以來,與地方政府構建政企命運共同體,建立合作發展常態機制。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先后建成投產110萬噸貧礦選礦廠、200萬噸貧礦選礦廠,石碌鐵礦選礦技術改造(跳汰)項目、鐵礦石資源深部開采項目和破碎干式篩分生產線,開拓了金屬礦物、可循環金屬物料、鋼材、燃料能源等大宗商品進行全球貿易,拓展機械設備配件加工、工程機械設備維修、大型電機維保、園林綠化、市政服務、物業管理等業務。2019年6月,洛克石油公司加盟海南礦業,開啟了“礦業+石油”雙主業雙輪驅動。同時,發揮公司上市、投融資、資產資本、企業管理和企業家團隊等優勢,為昌江縣經濟建設注入新活力,推動昌江縣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實現政企互相促進、共同發展。
在堅持實施企業發展戰略、實現企業發展的同時,海南礦業還不忘支持周邊地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反哺地方少數民族地區,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和民族團結。公司自成立之初就派出干部蹲點石碌鎮牙營村、叉河鎮范地村等黎族村落,幫助指導黎族同胞發展生產。
2007年至2015年,該公司每年撥出20萬元資助昌江縣石碌鎮牙營村進行經濟建設,每年撥出3萬元,支持石碌鎮政府開展社區工作,構建和諧社區、平安礦區,共同維護社會穩定。
融入民族文化發展與建設
據介紹,海南礦業的員工來自全國各地,有著不同文化背景,在昌江這個大家庭里,他們入鄉隨俗,踴躍參與地方文化活動,在享受地方民族文化氛圍熏陶的同時,助推地方民族文化發展與建設,促進民族團結和民族文化融合。
他們以其特長,加入昌江文聯、昌江作協、昌江攝協、昌江書協及昌江舞協等群眾團體,在文化下鄉、文化建設中發揮他們的作用。
該公司積極融入地方民情民俗,支持地方民族文化發展與建設,熱心參與慈善活動和公益活動——2008年贊助100萬元支持環島自行車賽;2015年,贊助100萬元支持昌江少數民族傳統節日“三月三”活動;2017年,公司撥出20萬元,作為昌江教育發展基金,用于昌江礦區中學教育獎勵金。
扶貧攻堅同奔致富路
2019年,海南礦業“鄉村振興”幫扶點——屯昌縣新興鎮興詩村實現整村推進貧困出列,完成了海南省下達的脫貧攻堅目標任務,77戶貧困戶、321人幫扶工作得到鞏固和提升,貧困戶發生率從15.5%降到0%。
海南礦業的精準扶貧工作2009年已開始。
2009年至2013年,按照海南省委省政府安排,該公司在昌江縣王下鄉洪水村建立幫扶點,派出駐村干部指導村民進行生產建設,幫助貧困鄉村修建鄉村公路、發展特色產業。其中,2013年捐資204萬元為洪水村修建鄉村公路,改善其生活生產和發展建設條件。在此期間,撥出資金對貧困戶進行“扶貧幫困”和用于賑災救災。
從2014年開始,該公司對屯昌縣新興鎮興詩村開展扶貧攻堅工作。成立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落實工作職責,明確發展定位,制定實施方案,派出駐村聯絡人具體組織工作。公司高管多次深入該村調研,了解貧困村民實際困難和發展所需,及時調整措施,實施了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和美麗鄉村建設扶貧。同時,駐村聯絡人做實思想扶貧,將扶貧與扶志相結合,克服“等、靠、要”思想,變“輸血”為“造血”。
近年來,該公司平均每年撥出資金近40萬元,資助貧困村民創建水芹、檳榔、橡膠、檸檬桔種植基地,創辦竹貍養殖合作社;公司高管與15名貧困家庭子女進行“一對一”幫扶,提供了3.6萬元助學金;公司黨委書記周湘平還到該村給黨員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專題黨課。每年元旦、春節,該公司還劃撥專款進行扶貧慰問。
截至2019年,海南礦業在該村累計投入扶貧資金200.48萬元。
2017年至2018年,按照復星集團的統一部署,該公司派出6名駐村干部分別在海南省保亭、五指山、瓊中、白沙、臨高、河南省光山縣實施“鄉村醫生”扶貧活動,為貧困黎族、苗族鄉村送醫送藥,培訓貧困鄉村醫生,改善貧困鄉村醫療設施。2018年至今,該公司選派出3名駐村干部,分別在屯昌縣烏坡鎮美華村、南東村、坡心村掛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支援貧困鄉村建設。2018年該公司還為保亭新星慈航小學捐贈圖書1300冊。
截至2019年,海南礦業累計公益、非公益性捐贈達2094.54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