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投放重量為6公斤!”6月28日,在常山縣天馬街道紫荊花園,居民楊和金來到生活垃圾智能化分類設備前,將廢舊泡沫投入桶內,語音提示隨之響起,屏幕上顯示獲得360個積分。“先刷卡再投放,只要垃圾分對了,卡里就會漲積分,還能兌換生活用品。”楊和金說。

負責該項目運營的主管王艷介紹,公司已在常山縣城3個住宅小區(qū)開展試點,安裝生活垃圾智能化分類設備的同時,聘請宣傳員、講解員、督導員,開展入戶宣傳、現場指導、教育培訓。眼下,居民累計獲得積分160萬分,已兌換商品價值12000余元。
去年以來,常山縣全力推進城區(qū)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針對居民不會分、不愿分,以及資源化利用率較低等問題,常山縣一手抓源頭分類,結合企業(yè)和社區(qū)的力量,宣傳推廣城區(qū)生活垃圾分類,實現應分盡分;一手抓末端處置,引入投資項目,對大件垃圾、易腐垃圾、建筑垃圾等可資源化利用的垃圾,進行精細化處理,做到可用盡用,雙向發(fā)力,實現城區(qū)生活垃圾大幅減量。
在位于天馬街道天安村的浙江利東餐廚泔油水無害化處置廠,一輛垃圾清運車將滿滿一車的剩菜剩飯倒至接料裝置里。“這個餐廚垃圾終端處置項目統(tǒng)一收運和處置縣城500多家餐飲店和機關單位食堂餐廚垃圾,日均處理約20噸。”企業(yè)負責人李春峰說,他們將從餐廚垃圾里提煉出來的廢棄油脂運送至資源化處理廠制成生物柴油,有機物渣運往肥料廠制成有機肥。
對于建筑垃圾,常山已招引總投資1.02億元的年處理50萬噸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目前正在施工階段,預計今年10月份完工投產。
今年前5個月,常山縣共有3300余噸城區(qū)生活垃圾實現資源化處理,約占城區(qū)生活垃圾總量的32%。